2024年8月21日发(作者:)
浅谈我国投资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
善,21世纪呼唤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壮大。而2001年年底的入世,
更是对我国投资银行提出更为严峻的要求。本文从投资银行的基本内
涵和发展轨迹说起,通过对我国发展投资银行的意义与作用的阐述,
对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及问题的揭示,进而分析研究了我国投资银行
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投资银行、发展、方向与趋势
目录:
内容提要
关键词
一.投资银行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轨迹
二.我国大力发展投资银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三.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分析
五. 参考文献
一.中国投资银行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轨迹
(一) 基本内涵:
1.简介:
中国投资银行(China Investment Bank)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
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办理投资信贷的国家专业银行。中国投资银行
按照对国营企业的要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实行独立
核算、自负盈亏的国营企业。中国投资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于1981年12月成立。总行设在北京。在上海、天津、江苏、河
北、湖南、福建、辽宁等省、直辖市设有分行。
2.结构:
中国投资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中国投资银行董事会
为全行最高权力机构,由名誉董事长、董事长各一人,副董事长
一至三人,常务董事及董事若干人组成,均由国务院任命。行长、
副行长,由董事会提名,报国务院任命。 在董事会下还设有常务
董事会,负责处理董事会授权的事项以及日常工作的其它重大问
题。中国投资银行的法定资本为人民币40亿元。
3.中国投资银行的分类:
首先是外资独立投资银行以及跨国金融集团在中国进行的投资银行
业务;
其次是国内各大银行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
第三是证券公司为主的投资银行;
第四是保险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
第五是信托公司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
4.基本任务
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并
通过其它途径和方式向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对我国企业提供外汇
及人民币投资信贷,为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中国投资
银行在国家建设总方针和国民经济计划的指导下,按照国家统一
的金融政策和本行的各项业务制度,发放投资贷款,并办理外汇
投资和其它业务。
(二)发展轨迹
1.自1980年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席位以后,中国政府就开始
考虑设立投资银行,作为办理世界银行中小工业项目贷款的中间金融
机构,并把它逐步办成向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办理投资信贷的专业银
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建以后,中国投资银行于1981年12月23日
正式成立。
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投资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批复》
(1994年7月22日 银复[1994]243号),人民银行原则上同意中投
资银行并入建设银行。
3.与国家开发银行合并。
投资银行改制以后,按人民银行要求,撤销了在二级城市设立的支行
和代理处;同时在分行所在地设立同城支行,业务开展方面取得了飞
速发展,到1996 年底,已拥有29个分支机构和一批素质较高的专
业人员,设有137家同城支行,资产总额达到610亿元。1998年12
月11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投资银行并入国家开发银行,
其全部债权债务由国家开发银行承担。成为中国银行界机构重组的首
例,是两家银行优势的结合。中国投资银行并入后,开发银行能够充
分运用其网络,显著增强信贷管理量,有效改善资产质量。
4.中国光大银行接收原投资银行债权债务和同城营业机构。
1999年3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
银行达成协议。由中国光大银行整体接收原中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负
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设在北京、深圳等29个地区的137家营业机构。
二.我国大力发展投资银行的必要与重要
(一)我国发展投资银行的必要性:
1.有利于全面发展我国的金融产业.我国金融产业需要采取投资
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一齐上的发展战略.建立规模化
的投资银行可以把各项金融业务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其完善的管理,
业务操作,风险防范机制和技术监督机制来约束我国金融产业从业人
员的行为,减少和消除违规现象的发生,抑制过度投机,降低经营风
险.
2.有利于推动我国集团资产质量的提高.由于长期缺乏投资银行
参与,长短期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商业银行,从而
加大了我国集团的经营风险,影响了我国集团资产质量整体水平的提
高.
3.有利于我国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融资体系.我国集团体制变革和
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性,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投资银行业是我国融资体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
环节
(二)我国发展投资银行的重要性:
1.发展投资银行业是强化市场中介职能,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它可
以通过参与企业改组、并购的咨询、策划与组织,使某些资产或资源
从某个行业或产业退出,而重新进入另一个行业或产业,从而达到调
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2. 发展投资银行业是密切政府与企业关系,贯彻政府产业政策的需
要。政府可通过投资银行业间接调控各行业、企业行为,推行政府的
产业政策。
3.发展投资银行业是企业实施外部交易型战略,实现资本的动员和有
效利用机能,实现正确的投资选择,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资源的最佳
配置的需要。
4.发展投资银行业是培育资本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国
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
产权制度,而资本市场有助于推动产权制度的建立和明晰,有助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
5.发展投资银行业是开拓国际资本市场,吸引外资,迅速增强国力
的需要。
三.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目前局限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中国投资银行业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而出现和逐步发育
起来的,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专业证券公司为主体和其他各类
专业中介机构相互协作配套的投资银行体系,基本可以满足资本市场
交易和资本运作的一般性要求。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
司90多家,具有证券业务的信托公司200多家,下属营业部2400多
家,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105家、律师事务所322家、
资产评估机构116家和数量众多的专业咨询中介机构,此外,多数商
业银行也已经开始逐步涉足资本市场业务,尝试提供企业资产重组和
改制财务顾问、过桥贷款、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创新性产品和服务。
业内机构在充当长期资金融通中介、提供资本运作专业服务和促进经
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筹集长期建设
资金、国企改革和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到1998
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达到851家,总股本2345.36亿股,其中流
通股本为740.94亿股.总市值19505.65亿元,其中流通市值5745.61
亿元,投资者达到3910.7万户,1998年证券市场成交总额46161.89
亿元。在从1997年开始大量出现的公司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活动中,
投资银行机构在资产评估、财务审计、重组和并购方案设计、融资安
排和重组后的整合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中介服务,使得国有存量
资产的调整能够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则进行,更加富有效率。
(二)存在问题
中国投资银行业仍处于初步发育时期,必然会带有阶段性的缺陷,
这些缺陷造成了行业发展相对于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滞后,也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以下几个方面是中国投
资银行业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功能不全
中国仍没有出现全能性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业务局限在证券的发
行承销和交易代理等狭窄的范围,对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资产管理
和风险控制工具的创设和交易等标准的投资银行业务则很少开展,一
些证券公司虽然也提出向投资银行方向发展,但是目前距离目标仍有
相当距离。商业银行虽然在投资银行业务的深度有所突破,特别是在
进行以盘活自身不良资产为目标的资产重组业务方面,已经具有现代
投资银行的味道,但是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缺乏在证券业务方面功
能,也不能算作是标准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其他中介机构只能提供部
分服务,距离投资银行的概念相差更远。
2.规模小
投资银行同商业银行一样,也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取得规
模经济效益、承担经营风险和进行金融创新。美国华尔街的投资银行
在资本金、资产、分支机构和雇员数量上和一流的商业银行不相上下,
相比之下,中国的准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规模太小,国内90多家
证券公司加在一起的总资产都没有美林证券一家大。规模小表现之一
是资本金少,国内规模比较大的证券公司资本金也只有10亿元,这
样少的资本金很难承担市场的风险,特别是今后一级市场的发行风险
加大,更需要足够的资本金来承担风险失败的风险;表现之二是总资
产少,由于没有合理的资金来源,证券公司的负债结构极其不合理,
只能依靠短期拆借和占用客户保证金来维持经营,随着《证券法》的
出台,证券公司的资金来源将更加艰难,资产量小,可供运作的空间
就受到极大限制;规模小表现之三是专业人员数量少。中国证券公司
业务结构雷同,而又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造成在业务上难以形成专
业优势,也很难进行业务和产品的创新。反观国外规模小的投资银行,
都是专业性机构,在某些行业和业务领域寻求突破。
3.经营行为不规范
由于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对市场的监管和相应的法律政策环境均
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了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内机构经营行为不规范,缺
乏自我约束机制,具体表现为业内的恶性竞争、误导甚至欺诈投资者、
内幕交易等。在对违规事件进行处罚时,涉及到众多的证券公司、会
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
四.我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分析
(一)合理行业体系
在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律,运用兼并收购等市场化手段,
对现有业内机构进行大规模的合并重组,让规模相对较大、资产质量
好、经营能力强的机构去收购兼并其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机
构,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并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和完
善功能,增加网络,组建一批可以与世界一流投资银行机构相抗衡的
超一流机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通过这种市场的分化和重组,
改变以往各类机构业务结构雷同的问题,使一些机构的业务收缩到某
些区域和行业领域,并逐步形成区域性和专业性机构,由此最终形成
包括超一流全能机构、区域机构和专业机构在内的合理的行业结构和
体系,以适应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
(二)拓展业务领域
大型综合类的投资银行机构要在以往功能的基础上加强、补充
和完善公司兼并收购财务顾问、风险管理工具创设及交易、资
产管理及投资信托、理财顾问等业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新的业
务空间,避免与其他一般性机构在传统业务领域的低水平重复
竞争。其他区域和专业类机构要把业务发展重点放在该地区和
自己行业领域,加深和加大对区域和行业的研究和展业力度,
提高专业服务水准,逐渐培育和形成各自独特和稳定的客户群
体。
(三)规范经营行为
强化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制定完善严格而又富有灵活应变的法
规制度,加大对业内机构的监管力度和对违规机构和事件的惩罚力
度,从外部来规范业内机构的经营行为。业内各类机构本着平等协商、
规范行为和提高专业水准的原则组建行业性自律组织,通过建立严格
的行业自律规则、组织业内人士专业培训、加强业内交流和加大对违
规机构的惩处等手段和方式,来规范和约束业内机构的经营行为,提
高服务水准,以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各类业内机构也要建立完善的
内部控制体系,通过业务内部审计、专项业务检查、从业人员任期轮
换、重要岗位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和发挥股东大会及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等手段来约束和规范经营行为和从业人员的业务行为。通过以上三个
层次的监管、自律和约束来规范业内机构的经营行为,塑造有序的竞
争环境,从而从根本上保障行业的长远发展。
(四)确保持续发展
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了适
时顺应和及时跟上客户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投资
银行业内机构必须增强其金融创新能力,经常对其组织结构、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善,以增进推动业务发展的能力。
加强市场研究和产品创新,及时针对客户需求推出实用灵活、
方便价低和风险较小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工具,以满足现有客户
和吸引潜在客户,持续稳定的扩大客户群体。应该说,只有具
备了持久旺盛的创新能力,市场空间才会持续扩展,行业发展
才会长盛不衰。
五.参考文献:
1.于亦: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2.马金军,杨志平.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J].财经论
丛,1998(1)。
3.任金芳,曾庆海,张晓琦;中美投资银行业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4.许广义,薛飞;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更多推荐
机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市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