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2018年烟台中考数学试卷)
一次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07号考生,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一次函数》,下面我
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教材分析,我谈三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
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
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
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自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
特征,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
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
1
专心 爱心 用心.
学习,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引领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问题1: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
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
入下表:
x/千克 0 1 2 3 4 5
5.5
3.5
4.5
4
y/厘米 5
3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值。但是让学生
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
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经过交流讨
论会得出y=0.5x+3。
问题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
(1)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
油箱剩余油量y/升
0
50
100
150
200
300
9
x)y=100- 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与你能写出x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指导。
50
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研究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发现两个函数关系式为y=0.5x+3,
y=100-0.18x,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
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
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第二个环节是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个例题,在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根据x与y之间的关
系式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
专心 爱心 用心.
例1: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
数?
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式;
2
(厘米)之间的关系;(厘米)与它的半径x②圆的面积y (厘米)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2③
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厘米,x并在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之间的关系式,
与y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写出x,πx(2)y=y=60x1),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
2
例函数;掌握的基础上判断分析(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y是x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
次函数;(3)y=50+2x不是y 的正比例函数。元的部分不收税,月1600例2:我国现行个人工
资薪金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他应元,5%的所得税……如某人某月收入1960收入超过1600
元但低于2100元的部分征收 )×5%=18(元)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1960-1600(元)(元)
更多推荐
学生,函数,问题,过程,发展,行驶,正比例,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