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江苏押题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第一章 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填空:
1、数学具有两重属性,即(抽象性)和(现实性或应用性)。P3
2、哲学家(怀特海)对数学的表述:“数学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P3
3、(恩格斯)认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不是具体事物自身的特
性,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即(数)、(量)、(形)等等。说数学是一门科学,它的
真理性不仅表现为(“现实真理”),即数学反映了真实世界中的某种关系形式或特征;还表现为一种
(“模式真理”),即数学是具有真实背景的、遵循科学规律的一种抽象。
4、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P5
5、数学不仅能帮助儿童(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帮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P6
6、林嘉绥教授曾指出,学前儿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蕴含着许多数量关系:一和许多的关系、(对应关系)、
(等量关系)、(守恒关系)、(可逆关系)、(包含关系)等等。
7、文字的语言讲求意义的明了,艺术的语言讲求意境的深远,而数学的语言则讲求(简练)和(逻辑
性)。P8
8、(林嘉绥)、王滨的《3-6岁儿童掌握长度排序的初步探讨》的实验研究证明,(5-6)岁儿童具有初
步理解数量中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的能力。P10
9、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培养幼儿学习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条件。P10
10、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开始于对(材料)的兴趣,对(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兴趣。P11
11、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数学启蒙),其价值更体现在(培养幼儿基本的数学素养),包
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P12
12、德国的(卡西尔)认为“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它与对事物的描述无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
般表达”。P13
13、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P13
14、数学知识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P13
15、按照(皮亚杰)的区分,数学知识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和(社
会知识)。在数学中,数字的名称、读法和写法等都属于(社会知识)。物理知识来源于对事物本身
的直接抽象,皮亚杰称之为“(简单抽象)”。逻辑数理知识所依赖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之间
的协调,以及对这种动作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反省抽象”反映的不是事物
本身的性质,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P14
16、儿童逻辑的发展遵循着从(动作的层面)向(抽象的层面)转化的规律。P15
17、皮亚杰对幼儿逻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对应)结构、(序列)结构和(类包含)结构不仅是数学知
识的基础,也是幼儿的(基本的逻辑结构)。也就是说,数学知识的逻辑和幼儿的心理逻辑是相对应
的。P15
18、幼儿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准备。P15
19、数学中普遍存在的逻辑观念:(一一对应)观念、(序列)观念和(类包含)观念。P15
20、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3岁半以后))。P15
21、幼儿从(小班)开始就能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P17
22、皮亚杰认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P18
23、幼儿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观念,但这些逻辑观念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非常依赖于(具体的
动作和形象)。P18
24、幼儿的逻辑思维,是以其对(动作的依赖)为特点的。P19
25、(表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P19
26、幼儿从小班起就开始接触标记,理解标记的抽象意义,对于培养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帮助他们
1
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标记”就是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符号。符号的作用就在于
给幼儿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P22
27、幼儿起初是通过(直觉)的判断比较数量多少,实际上是根据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来判断。P22
28、按照皮来杰的理论,幼儿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幼儿思维的发展就表现为(思维结构)的发展。
(思维结构)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它是幼儿学习具体知识的前提。P25
29、当代研究天才儿童的心理学专家(加德纳)提出,(数学)和(棋艺)、(音乐演奏)是三个最容易产
生少年天才的领域。P28
30、幼儿学习数学时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有(学
习风格)上的差异。P28
简答:
1、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P5-10(1、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数学教育能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从学习数学的角度看,
数学教育能使幼儿获得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实践证明,数学教育能够养成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
即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所遇到的问题。2、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
的发展。3、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2、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P8(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主
要的思维类型,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数学学习的特点(或幼儿园数学学习特别性的具体表现)。P10(1、数学学习是一项比较正式的操
作活动,它经常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带有较明确的任务性;2、数学的操作活动
往往有明确的规则、要求和评判标准;3、数学的“是非”标准比较明确、客观,而且幼儿对数学操
作结果的对错也比较敏感。)
4、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P12
1、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人人掌握数学;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5、幼儿思维抽象性的发展伴随哪两个方面的内化过程?最根本的是什么?P19
一是将外部的形象内化成为头脑中的表象,二是将外部的动作内化成为头脑中的思考。而后者是最
根本的。
6、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P19-22(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
借助于表象的作用。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4、幼儿抽象
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7、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P23-28(1、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具体表现在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
活相联系,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2、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是指数学教育不应只是
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指向幼儿的思维结构的发展。3、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
则。要求老师在实践中要以操作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把学习数学变成幼儿自己主动探
索的过程。4、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教育者应考虑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
上得到发展,而不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
名词解释:
1、数学地思维。P5(所谓“数学地思维,就是用抽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判断:
1、数学的抽象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矛盾的。(错误)P3
2、现实生活是数学抽象的来源。(正确)P3
3、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材料。(正确)P4
4、儿童学习数学,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数学的的抽象过程。(正确)P4
5、数学的双重属性表现在:它既需要建立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又需要摆脱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
2
更多推荐
数学,幼儿,思维,抽象,学习,教育,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