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2022桐乡中考数学试卷)

2021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

56

一、单选题(共30题)

1.桌面上一边摆了三块积木,另一边摆了四块积木,教师问:“一共

有几块积木?”。从幼儿的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把前三块积木和后四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

B: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7”

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暂停一下,说出7块

D:幼儿先看了3块积木,后看了4块积木,暂停一下,说出7块

【答案】:D

【解析】: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感知动作开始,幼儿计数,不但

要用眼睛看,而且还要动手去数,ABC选项中都体现了幼儿动手数数

的过程。只有D选项进入到了数的概念,拜托感知直接进行口头计算

了,故D选项正确。

2.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方法是()。

A:用拇指压住出血管的上端(近心端)

B:用干净纱布紧压出血处

C:用拇指压迫耳屏前出血管的搏动处

D:用绷带包扎

【答案】:A

【解析】:少量外伤出血不会有很大危险,但若遇到动脉损伤,就会

- 1 -

引起大出血。发生动脉大出血要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可以用指压止血

法对动脉出血进行临时止血。用拇指压住出血血管的上端(即近心端),

压闭血管,阻断血流。然后迅速送病儿去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3.社区教育起源于()。

A:丹麦

B:日本

C:瑞典

D:美国

【答案】:A

【解析】:丹麦的柯隆威等人于19世纪中叶创办的“民众中学”可视

为社区教育的发端。因此,答案为A。

4.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

学分析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

善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

C:总结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A

【解析】: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评价,它是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

- 2 -

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调整

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

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康德

【答案】:A

【解析】:霍尔提出了“复演说”的理论,其观点是游戏是远古时代

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他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是可

以遗传的,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

6.教育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

A:过程取向评价

B:结果取向评价

C:方法取向评价

D:内容取向评价

【答案】:A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它是一种过程取

向的评价。

7.幼儿有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教师应()。

A: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冲淡幼儿吮吸手指的欲望

B:批评幼儿,告诉他这是不良习惯要改正

- 3 -

C:悄悄地涂些辣物在幼儿的手指上

D:把幼儿的手指包裹起来

【答案】:A

【解析】: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

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情

绪动机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

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

着反向的推动作用。由于父母和奶奶的教养态度不同,露露在奶奶处

“一切由着他”的行为在父母处受阻,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露露

就是希望通过吮吸手指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孩子吮吸

手指,它会成为阻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引起家长

和老师们的足够重视。

8.幼儿认为男的是“头发短短的”,女的是“梳小辫的”,这说明儿童

所掌握的概念()。

A: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B:外延不恰当

C:内涵不精确

D: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答案】:C

【解析】:幼儿认为男的是“头发短短的”,女的是“梳小辫的”,这

说明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内涵不精确,所以这道题选择C选项。幼儿期

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

- 4 -

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9.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D

【解析】: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钙和磷不断沉积变硬。骨头生

长就是骨头不断变粗和变长。关节软骨生长并骨化,使骨头增长,人

就长高。维生素D帮助钙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而人体所需要的大量

维生素D通常是晒太阳由皮肤合成。维生素D缺乏可造成佝偻病,如

鸡胸、下肢O型腿。如果婴儿经常不晒太阳待在室内就容易造成缺钙,

经常出去晒太阳会帮助钙的吸收,增强骨骼动力。美国科学家一项为

期40年的研究发现,每天服用一剂维生素D能把罹患乳腺癌、结肠

癌和卵巢癌的风险降低一半。阳光照射在皮肤上,身体就会产生维生

素D,这部分维生素D占身体维生素D供给的90%。

10.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

采取的措施是()。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

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C: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

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

- 5 -

【答案】:A

【解析】:扭伤多为关节处软组织受伤,患处疼痛,运动时疼痛加剧,

可出现肿胀或青紫色淤血。处理时,可用冷水敷于患处,一天后再改

用热敷。

11.小朋友们听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怡空大闹天

宫的情景,这是()

A:逻辑思维

B:创造想象

C:综合想象

D:再造想象

【答案】:D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

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2.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和学习重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

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指出了()。

A: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

B: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C: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

D:指出了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特点

【答案】:C

- 6 -

【解析】:本题干的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一部

分“总则”中的相关内容,是总则部分的第五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

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重点,以游戏为

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这一条内容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

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

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等,

并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所以,本题正确

答案应该选C。

13.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观点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蔡元培

C:杜威

D:夸美纽斯

【答案】:A

【解析】:在抗战时代,陈鹤琴抱着实验新教育的使命,创建了“活

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是——(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3)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

材。

14.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注意的稳定性好

B: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 7 -

C:有意后注意占优势地位

D: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3~6岁儿童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

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

15.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的教学内

容之一。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答案】:B

【解析】:幼儿智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幼儿的智力、引导幼儿获得粗浅

的知识、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16.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做到()。

A:将小学内容下放到幼儿园

B:大班幼儿不再玩游戏

C:幼小衔接工作贯穿整个幼儿期

D:大班使用小学低年级的作息时间表

【答案】:C

【解析】: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A、B、D三

项说法错误。

- 8 -

17.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

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答案】:D

【解析】:幼儿园课程内容强调综合性,要求发挥各门课程的多种功

能。题中所述只发挥了各种课程某一方面的功能,违背了综合性的教

育原则。

18.通常所说的“三浴”是指()。

A:空气浴、日光浴、沙浴

B:空气浴、日光浴、桑拿浴

C:空气浴、日光浴、水浴

D:空气浴、日光浴、海水浴

【答案】:C

【解析】:《纲要》中明确指出“三浴”是指空气浴、日光浴、水浴,

因此本题选C。

19.对于活动目标“能跳过15厘米的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A:活动目标没有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B:活动目标具体

C:活动目标涉及行为条件

- 9 -

D:活动目标主体不一致

【答案】:A

【解析】:“能跳过15厘米的距离”这个活动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到每

个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也没有涉及必要的行为条件。因此,活动目

标设置过于笼统,不具有针对性,正确的活动目标应为:“在教师的

帮助指导下,幼儿能选择跳过12厘米、15厘米、20厘米的距离。”

20.下列属于焦虑症幼儿的表现特征的是()

A:过分担心、紧张、害怕

B:口干、出汗、心悸

C:头痛、轻微震颤、坐卧不安

D:不安、焦急、忧虑

【答案】:D

【解析】:选D。D项是焦虑的主要表现。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

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jinkaodian

21.儿童心理发展中,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并制约生长发育过程

的因素是()。

A:遗传

B:生理成熟

C:教育

D:主观因素

【答案】:A

【解析】:生物因素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与基础,它制约了

- 10 -

婴幼儿发展的可能性。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和生理成熟,遗传是指

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遗传素质是婴幼儿心理发展

的特质前提与生物基础。婴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

自己的心理。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

等客观作用影响过程中,儿童自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己的心理

发展。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主观因素对他的心理

发展的影响作用将日益增长。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

儿童在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走向成熟。要对影响幼儿

身心发展的不同因素的作用掌握到位。

22.()认为儿童的智慧(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

天的学习,而是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思维的本质就是适应。

A:布朗芬布伦纳

B:格塞尔

C:皮亚杰

D:斯腾

【答案】:C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认识或者思维既不是单纯来自于

客体,也并非单纯来自于主体,而是来自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

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通过

儿童心理或行为图式在环境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达到平衡过程,

从而使儿童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 11 -

23.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

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这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答案】:A

【解析】:1.5—2岁的幼儿处于双词句阶段,主要表现为开始说双词

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省略在双词句中的助词、介词等功能词,

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24.下列不是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著作的是()。

A:《蒙台梭利教育方法》

B:《童年的秘密》

C:《有吸收力的心智》

D:《母亲与儿歌》

【答案】:D

【解析】: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曾被罗马大学聘任为该校

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主要治疗对象为低能儿童。1907年,

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7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

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她将使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的

修订,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

广泛注意。除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外,她的主要著作有《童年的

- 12 -

秘密》、《有吸收力的心智》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D。《母亲与

儿歌》是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的教育著作。

25.维生素按照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下列属

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B2

【答案】:A

【解析】: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四种。

26.某中班一次美术活动“画熊猫”,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

握画圆和椭圆的技能。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

A:活动目标

B:近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远期目标

【答案】:A

【解析】:活动目标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27.“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的体现。

A:直接法

B:移情法

- 13 -


更多推荐

幼儿,发展,活动,儿童,教育,过程,目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