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发(作者:)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4.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体会战争的残酷。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自主学习法、图表分析法、讨论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 导入主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

国家间的矛盾凸显。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

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界!

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

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

(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1882年,由__德国__、__奥匈帝国__和__意大利__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

世纪初,__英国__分别与__法国__、__俄国__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

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2.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__巴尔干地区__。1914年,__萨拉热窝__事件成为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__奥匈帝国__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__协约国__一

方作战。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欧洲战场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

非洲、亚洲等地。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

太多,__凡尔登战役__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

遇失败。

4.1917年,美国参加__协约国__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__退出__第一次世界大

战。

5.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__同盟国__的失败而结束。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__规模空前__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

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帝国主义战争__。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使用

新式武器、伤亡惨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民族觉醒__。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战争自古有之,为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牵一发而动全

身”;②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③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生产力被应用于

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探究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的主要参与国,利用科学新技术,不断制造和使用

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等,这大大增加了人力的伤亡和物质破坏。有人认为一战之所以灾

难巨大,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因此应当停止科技的步伐。聪明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不同意。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没有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

是极其缓慢的。虽然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科技来危害人类的利益,但也不能过激地认为应

停止科技进步的步伐,而应是通过非军事手段阻止少数人的行动,促使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

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探究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

件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如何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一些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兴起了新文化运动,进行了一系列

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世界局势对国内的影响(民族工业

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北洋军阀政府的软弱外交);

政府与民众对国际问题的不同态度(五四运动)等。

(四)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五)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见对应学生用书。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重大意义。

3.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培养学生形

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

分析归纳法、比较法、讲述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 导入主题

“红色十月”是前苏联辉煌时代的标志,以“红色”和“十月”命名的商品或活动不

胜枚举。“红色十月”巧克力如今仍是俄罗斯最畅销的本土品牌之一,红场上,人们排成

长队等候瞻仰列宁墓。红色十月是什么事件?人们为什么排队瞻仰列宁呢?

(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1917年3月,俄国发生__二月革命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__和平、土地和面包__的要求,反而宣布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2.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彼得格勒__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

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__和平法令__》,宣布成

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__列宁__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4.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废除

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新的__政权机关__;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将大工业、铁

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__社会主义公有制__;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

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

世界大战。

5.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__武装干涉__和国内的__反革命叛

乱__,巩固了新生政权。

6.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__无产阶级专政

__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探究二 俄国十月革命有何特点?中国革命道路和俄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导致这种

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①革命理论: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在经济相对落后的

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②革命道路:由中心城市起

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③革命性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

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性质阶段的革命;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

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这是由革命形势决定的。不同道路:俄国“城市中心论”;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原因:具体国情不同。启示: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不能照搬

别国经验。

探究三 多种史观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①文明史观: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新型社会主义政治

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②现代化史观: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

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③全球史观: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④革命史观: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四)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

主义俄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打开了大门。在列宁的领导下,彼得

格勒起义成功,成立了苏维埃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了第一个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

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五)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见对应学生用书。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了解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认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

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战败

国的掠夺性条约。

2.了解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居主导、宰割

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

的利益冲突。

3.通过对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分析,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

略性和强权政治的不公正性,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讲述法、分析探究法、合作填表等。

1课时。

(一)设置情景 导入主题

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满怀期望的演说导入:“今天,我为我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向世界

表明中国的立场感到由衷的高兴。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因

为,这是和平的大会,它不仅将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公正,也将给中国带来和平和公正。我们

怀着这样的期待和希望来到和会。我们努力实现着我们渴望已久的梦想。”顾维钧说的“大

会”“和会”是什么会呢?中国政府有没有实现渴望已久的梦想呢?

(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__凡尔赛宫__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

这就是巴黎和会。__英国__首相劳合·乔治、__法国__总理克里孟梭和__美国__总统威尔逊

操纵了和会。

2.各国都想为自己争取__最大的利益__,经历5个多月的争吵,最后,协约国与德国

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其主要内容:①领土:重划德国疆界,__阿尔萨斯—洛林__归还法

国,__萨尔煤矿__归法国开采;②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__协约国__占领15年,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__义务兵役制__,不许德国拥有__空

军__,限制陆军人数;③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__波兰__等国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

立__赔偿委员会__,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__英

__、__法__、__日__等国瓜分。

3.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

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欧洲__、__西亚__和__非洲__的国际新秩序。

4.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__国际联盟__,但战败国和__苏维埃俄国__被排斥在外。__美

国__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5.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__东亚__和__太平洋地区__的矛盾,由美国倡议,1921年

11月,__美__、__英__、__法__、__日__、意、荷、比、葡和__中国__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

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__美国__。

6.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针对__中国问题__的《九国公约》。《九国公约》实现了美

国长期追求的“__门户开放__”的目的,使__日本独霸中国__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

帝国主义国家__共同支配__中国的局面。

7.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__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__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侵犯中国权益的史实。

巴黎和会无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激

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最终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

上签字。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

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几

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探究二 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们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在根本目的和性质上与巴黎和会是一致的,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解

决了巴黎和会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

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调整了协约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

益冲突,同巴黎和会一样,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两次会议所

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不同之处:①

凡尔赛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处置的基础之上,华盛顿体系则是战胜国关系调整的

结果;②前者围绕着欧洲政治布局特别是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具有明显的分赃性质。

后者围绕争夺太平洋地区和美、英、日海军军备竞赛,特别是中国问题的处理,具有明显的

争霸性质。

(四)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五)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见对应学生用书。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

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苏联模式的确立,探讨苏联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的评价。

讲述法、比较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 导入主题

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您是人民

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

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

我们未来的公社。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其光荣使我们志更

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

件?带来什么影响?

(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新经济政策__。内容包括:①农业上:以__征收

粮食税__代替余粮征集制;②贸易上:允许使用__雇佣劳动力__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__

自由买卖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自由贸易__;③工业上: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资本

家__经营中小企业;④分配上:实行__按劳取酬__的工资制。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__国情__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__积极性__,迅速缓解

了危机,巩固了__工农联盟__,促使国民经济__稳步发展__。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苏联__”。1928—1937年,

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_工业国__。

4.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__指令性计划__下完成的。

5.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开展了__消

灭富农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__集体农庄__的建设,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

生产计划。

6.1936年,苏联公布了__新宪法__,宣告确立了__社会主义制度__,铲除了人剥削人

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_苏联模式

__”。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__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__和__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__。

7.苏联在较短时间内__实现了工业化__,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__物

质基础__,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__优越性__,赢得了巨大的__国际声誉__。但苏联模式的

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__代价__。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 苏联(俄)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

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先后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粮食税和农业集体化,这三大

措施在农业经济方面产生了不同影响。

①余粮征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

了物质保障,但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适应了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只是一个短暂的措施;③农

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过度牺牲农民的利益,后来也没有

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使得农业总产值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集体化也没有使农业

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 归纳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一种模式:斯大林模式。

两条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三个影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阻碍了经济发展。

四大特点: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

政手段管理经济。

(四)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五)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见对应学生用书。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了解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能正确认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知道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了解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

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知道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的措施,了解卡德纳斯改革为墨西哥社会经济、政治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

讲述法、材料解读法、图片展示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 导入主题

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

心灵的伟大。这三种伟大一个比一个高,后者比前者高,最后者最高。而甘地就是最伟大的

人,伟大的灵魂——圣雄。配图展示北京朝阳公园的甘地铜像。为什么在北京朝阳公园会有

甘地铜像?为什么甘地被称为“圣雄”?

(二)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1.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①抵制在__殖民政

府和法院中__工作;②拒绝在英国__学校__读书;③鼓励发展__手工纺织业__,抵制英国商

品;④拒绝__纳税__;等等。1922年发生了__农民焚烧警察局__的事件,甘地决定停止运

动。

2.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__文明不服从运动__”。反对__食盐专卖__,自取__海水

制盐__。后来双方__妥协__。

3.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__广大群众__,打击了__英国殖民统治__,

增强了印度人民的__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__。同时,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__领导权__。

4.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__埃及完全独立__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

展为__华夫脱党__。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

5.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运动爆发。

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__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__。

6.华夫脱运动为埃及__民族民主运动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7.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__资产阶级性

质__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__社会、经济发展缓慢__。

8.1934年,__卡德纳斯__当选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

行,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立__中央集权__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在全国范围内

__分配土地__;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等等。

9.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__1917年宪法__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__资产阶级革命__的成

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特点:多样性、统一性的历史特点。统一性表现在:共同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

立和实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多样性表现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形成了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具体而言,在领导力量方面,有多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

运动;在民族主义思潮方面,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以甘地为代表的

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在斗争形势方面,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最为高涨,非洲的斗争主要集

中在北非地区,拉丁美洲主要表现为反美反独裁和反帝反封建的改革。

(四)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见对应学生用书。

(五)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更多推荐

中国,发展,革命,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