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发(作者:)
要点一、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
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
①农业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②手工业技术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成就。
③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
④阶级关系变化:土地私有制确立旧贵族势力开始向新兴地主转变,出现自耕农等新
的阶层。
(2)政治方面的变化
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
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
禄制来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达到这些目的的最有效途
径是变法改革。
①春秋时期的变革
齐国的管仲改革: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
而衰征”的政策,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②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的出现
进入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
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于是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
③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赵国和韩国等
也陆续进行了变法改革。
(3)军事方面的变化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各
国都致力于变法改革,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
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
(4)文化领域的变化
在文化领域,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思想
文化领域呈现繁荣景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出现百家争鸣的热烈
局面。其中,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
需要,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要点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更多推荐
改革,变法,发展,变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