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日发(作者:)
第24卷第1期
2010年1月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 College
V01.24 No.1
Jan.2010
山西省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的调查分析
刘永强 ,陈天宝2
(1.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 102300;
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0093)
【摘要】山西省左权县利用山区移民搬迁后撂荒的耕地和其他闲置资源,以植树造林为主,开发生态庄园式经济,
效果显著。左权经验为北京山区发展沟域经济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即“制度创新,政策整合,机构进山”。
【关键词】山区;生态庄园经济;沟域经济;左权县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52(2010)01—0042—04
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由于扶贫移
全国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辖5镇、5乡、204个行政村,人口16万,
民或自然移民的因素,形成了一些“空壳村”,
造成了耕地、“四荒”等资源闲置。如何利用
这些资源,使其转变为经济优势,为当地农民
开辟一条致富之路,这是当前许多山区正在积
面积2 028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左权是一
个典型的山区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由于山大沟深,石多土少,生态环境脆弱,自
然灾害频发,祖居这里的农民往往广种薄收,
由此导致人口分布非常分散。建国以来,全县
最多曾有1 000多个村庄散布全境。2000年底,
还保留有379个行政村、336个自然村,平均每
村人口不到200人,其中100人以下的村子就
有200多个。基于以上实际,左权县确立了
“
一
极探索、努力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闻名
全国的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的
山西省左权县,近年来积极扶持、大力推广的
“生态庄园经济”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9
年8月,门头沟区农委、山区各镇、经管站等
同志组成的考察组对山西省左权县的生态庄园
经济进行了考察。左权县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
村融资方式方面的创新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考察组认为,左权县“农民下平川、资
金进深山”的方式对北京山区发展沟域经济具
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城34个中心村”城镇化发展思路:以县城
为龙头,同时确定基础好、潜力大、位置优、
人口相对集中的34个行政村为中心村,通过有
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梯次转移,引导偏
远山区群众逐步进入县城和中心村。从2001年
、
左权县发展生态庄园经济的起因
到现在,全县整体搬迁行政村19个、自然村
119个,移民6 300余户,2.1万人,加上群众
自主搬迁,全县累计移民3.5万人。县城人口由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是闻名
【收稿日期】2009—09—04
【作者简介】刘永强(1964一),男,北京人,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工
作委员会主任,高级经济师,学士。研究方向:农村政策。
一
42—
刘永强等:山西省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的调查分析
2000年的不足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万人。随
着移民搬迁进程不断加快,一些“空壳村”出
现,移民搬迁村几十年积累下的水、电、路、
房屋等资源被闲置,大量土地撂荒。左权县于
2005年开始动员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利用
“空壳村”撂荒的耕地和水、电、路、房屋等闲
置资源,以植树造林为主,搞生态庄园式经济
开发。
二、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现状
三年多时间,生态庄园经济从无到有、从
小到大、从少到多,在左权县遍地开花。截至
目前,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140处,经营规模24.4
万亩,累计投资8727万元。全县发展经济林2.4万
亩,生态林3.4万亩,养殖畜禽5.8万头(只)。
生态庄园产业类型、经营形式、投资主体
日趋多元。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级次不断提高,
开发内涵更加丰富。从产业类型上看,主要有
规模种植、特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多种经营
综合开发等模式。特别是集种植养殖、标本观
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庄园正在成为一些
较大规模庄园的发展目标;从经营形式上看,
主要有独资、股份制、自然人合作、农民专业
合作社以及村集体经营等形式;从投资主体上
看,主要有民营企业家、普通农户、离岗机关
干部、在职职工、周边省市外来人员及外商等。
生态庄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令人鼓舞。一是经济效益初显。虽然大多数生
态庄园仍在投资开发过程中,但一些种植、养
殖庄园已经开始见到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
明显。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体现了“能人带穷、
庄园带农民、企业带农村”的发展效应,出现
了三个喜人的现象:第一是“土地搞流转,不
种有钱赚”。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依托的土地使用
权是从农民手里租赁或购买来的,通过土地流
转可为农民带来直接收益。目前农民从土地流
转中获益达到900余万元。第二是“农民当股
东,年年能分红”。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中
创造了多种人股形式,股份分红成为农民增收
的又一渠道。第三是“农民变‘工人’,就近能
打工”。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
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三是生态效益凸显。基
于左权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生产种植习惯,生
态庄园经济以林业开发为主。发展生态庄园经
济,见效最明显的就是生态建设。目前,生态
庄园经济开发者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已达5 000
余万元,累计造林5.8万亩。2008年造林绿化
占到全县年度造林面积的30%,2009年可达
50%。以生态庄园经济形式发展林业,由于产权明
晰,管护到位,造林标准高、质量好、成活保存
率高,对全县林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左权县推进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
主要经验
(一)创新制度,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综合开
发利用
左权县结合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实际,积极
创新,大胆突破,制定了佐权县生态庄园经
济开发所涉土地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实施
办法》、《关于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涉农村闲置
住宅及宅基地处置实施意 》、《关于推进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规范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的实施意
见》等多个配套文件,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发
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搬迁村原有的土地、 “四
荒”及水、电、路、房屋等资源得到重新开发,
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资源合理利用问
题。同时,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使农民群众在搬
迁之后获得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激
发了农民群众移民搬迁的热情,加快了全县城
乡一体化进程。
(二)政策整合,全面构建服务支撑体系
左权县人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县人民法
院也分别出台了支持、服务生态庄园,促进经
济发展的意见和办法。编制完成了全县生态庄
・---——
43・---——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
园经济发展规划,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有序发
展奠定了基础;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
庄园经济开发;农、林、水、电、交通等相关
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方案,为庄园经
济发展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综合运用行政和
市场手段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生态庄
园经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每年动态确定一批
部门、单位、企业与生态庄园结成对子,明确
责任,重点帮扶。
(三)强化激励引导机制,促进机构进山
融资难是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
难题。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
的,必须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人。左权县利用
各种方式强化激励引导机制,促进社会机构进
山投资。一是通过会议宣讲推动。先后多次召
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动
员会、推进会、现场会,通过讲道理、看事实、
算效益等方式宣传开发生态庄园经济的重要意
义和良好效益;鼓励和调动社会机构投资开发
积极性。二是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在每年
经济工作会议上隆重表彰奖励生态庄园经济开
发先进典型。每年动态确定lO个标兵大户、10
个重点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并享受一定的政治
待遇。比如分别可以参加全县正科级和副科级
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三是通过媒体宣传引导。
县内外媒体对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做了大量宣传
报道,使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发展氛围越来
越浓。通过各种措施,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吸
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人。过去农村资金通过商
业银行被大量抽走用于城市或工业发展,通过
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左权县吸引企业和城市资
金投资到农村,实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四、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的启示
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是依托移民搬迁旧址
遗留下来的耕地、 “四荒”等资源,以多元化
一
44一
方式筹集社会资本,以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
等形式集中一定规模的土地,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生
态文明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开发模式,对于北京
山区沟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北京2008年人均GDP超9 000美元,已达
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标准。但是,山区仍然是低
收入农户的聚集区,占全市低收入农户数量的
60%以上。这是因为山区的农业生产要素(土
地、资金、劳动力)条件均为劣势:山区农业
自然条件差;山区可耕地垂直分布、地块零星,
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难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山区基础设施的形成成本高于平原地区(一般
高3倍以上),因而等量投资所形成的基础设施
较少;山区教育更为短缺,劳动力素质总体低
下;山区农业收益率低下,因而吸引不到民间
资金。如此看来,山区发展只能寄希望于外在
因素,如政府政策倾斜、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等。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项目,
但是,现代农业项目在山区比在平原地区实施
得少,因为农业项目集中连片效益更好;以护
林和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工程是重点针
对山区的,但其补偿费和劳务费不足以让山区
百姓摆脱低收入水平。目前,北京市大力发展
山区乡村民俗旅游,不过却存在着乡村旅游发
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以及粗放经营
问题。可以说,山区经济的发展困难很大。
沟域经济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
养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
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北京市把山区沟域经
济发展作为今后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农民
增收致富的重点举措予以推进。北京市2009年
出台的《关于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若
干意见》提出: “大力发展沟域经济,设立市
与区县两级山区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沟域经
济扶持力度;抓好示范沟域建设;引导山区生
刘永强等:山西省左权县生态庄园经济的调查分析
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等项目向重点沟
北京山区农户人力资本状况较差。大量的
青壮年已经转移到城区或新城区就业,留在山
域集中。”目前,北京市已有69条沟域完成初
步规划,共涉及356个村、25.5万人。北京的
区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而且一部分是伤残户
和大病户。山区集体经济发展较差,绝大多数
村,特别是地处边远山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
几乎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来源,村级公共事务
正常运转仅靠市、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勉强维持。
山区农户的人力资本和集体经济状况决定了沟
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而北京作为国际
沟域经济与左权县的生态庄园经济具有共性,
两者都是发展山区经济的农业产业开发模式,
都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组合各
种生产要素、发展山区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农
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左权县的生态庄园经济对北京发展沟域经
济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即“制度创新,政策
整合,机构进山”。 “制度创新”就是对山区沟
化都市,有资金有实力的社会机构众多,通过
制度创新和政策整合形成“机构进山”是发展
域经济开发所涉及土地发放土地使用产权证明,
支持土地向社会机构流转;出台山区农村闲置
住宅及宅基地处置办法,促进闲置住宅及宅基
地合理处置和流转,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
沟域经济的有效举措。实施“机构进山”,一是
有利于人才资源流向山区。进山的社会机构往
往有技术、有知识,它们到农村必然带来新的
理念和发展思路,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更新观
林权产权制度改革。 “政策整合”就是出台集
成沟域经济的扶持政策,政府各部门,包括农
口、财政、金融、交通等各系统全面支持发展
沟域经济。 “机构进山”就是引进有资金、有
念,脱贫致富。二是有利于民间资金注入农
村。农村要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三
是有利于先进技术引人农村。通过示范带动,
可以培养广大有科技水平、懂得科学管理的新
型农民。
技术的社会组织进山投资经营沟域经济项目。
“制度创新”和“政策整合”是“机构进山”的
基础,而“机构进山”是中心。 (责任编辑任卫娜)
Survey on Eco-Manor Economy of ZuoQuan County
Liu Yongqiang ,Chen Tianbao
(1.Rural Working Committee of Mentougou District,Beijing 102300,China
2.Beij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 College,Beijing 100093,China)
Abstract:Eco—manor—style economy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in Zuoquan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through using the idle land and other resources in mountainous area to afforest.The experience in Zuoquan
county provides an important menta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tch valley economy in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which is“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the policy conformity,the organization walking into the
mountain”
.
Key Words:Mountainous Area,Eco-manor-style Economy,Ditch Valley Economy,Zuoquan County
一
45—
更多推荐
经济,生态,发展,山区,开发,农村,农民,社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