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徐州数学试卷下棋)
《自然辩证法》考试 答案
一、基本理论概念部分:
1、机械自然观或生态自然观
答: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当
时的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机械自然观成为以后相当时间内绝大多数科
学家所持有的观点。其要点为:
1) 宇宙像空架子,绝对静止---绝对空间;
2) 时间永远以等速流失,与物体运功无关;
3) 机械运动是唯一的运动规律,宇宙是一架大机器;
4) 分析、分解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
总之:机械自然观把大自然比作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不再认为自
然是个有机体,自然不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也不具有理智和理性,
不能自主地运动和变化,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
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简言之“世界是一架机器”。坚持有神论的思
想、决定论的思想、还原论思想和简单性思想。(概论P31)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的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
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
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践行为缓解生态危
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斯、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
类发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
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
系的基本原则。还高度重视人在大自然中的独特价值和主体地位。人
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概论P82)
2、科学乌托邦或科学敌托邦、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几种观点
答:科学乌托邦:以现代科技为根本依托对未来社会进行理想设
计,主张以科技理性为范式主导和规约人类未来,相信科学技术必定
可以实现物质丰裕、持续合理、自由正义与社会和谐的人类梦想。
注:乌托邦新型理想社会的理念创新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
供了思想条件;理性启蒙运动推动了世界的全面理性化,为科学乌托
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条件;工业革命及其引领的西方现代运动为
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科学敌托邦:
敌托邦表示了一个与乌托邦相反的,由于掠夺、压迫或恐怖造成
生活条件极差的假想社会。是人类否定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后
现代主义相迎合,其本质是一种文化批评主义。
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相关观点:
答: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揭示了
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其二,科学是一种
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马克思明确指出了科学活动是一种社
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三,科学是生产力。其
四,科学及时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
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
项极为重要的事业,形成了从各种不同角度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观
点:1、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指出科学作为
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2、科学是一种文化。从人类文明史角度,指
出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创造方式,是人类文化之中
最为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3、科学是一种方法。这是从认识的角度
考察科学认识的方法P91。
3、科学中心转移或带头学科
答:科学中心转移:(了解:英国科学家贝尔纳首先提出了科学
活动中心的概念,并描绘了科学活动中心在世界范围内随时间流动的
概貌,他认为科学的进步是不平衡的,在几个迅速展开的时期之后,
隔有更长的停顿时期甚至随退时期。)
受贝尔纳的启发,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系统地提出了科学活动中心
转移学说。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
重大科技成果总数的25%,则成其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时间
称作为科学兴盛期。汤浅从各国科学成果数和科学家数的分布图中得
出结论是每一国家的科学兴盛期为80年左右,具体顺序是意大利、英
国、法国、德国、美国。
带头学科: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带头作用的学科。有两个主要特
征:一是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它走在其他科学部门的前面;
二是它使其他科学部门的发展受到自己的规模和水准的影响,并向
其他科学部门传递它所制定的各种概念、理论和方法。带头学科的
发展对其它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研究带头学科的理论,对科
学管理中的制定规则,决定政策,选择重点项目等具有重要作用。
4、“观察负有理论”
答:人们在评断或观察一个事件或事物时,总是受到原有经验或
知识的影响。
5、还原论或整体论
答: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
学观点。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以看成是更低级、更基
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
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研究对象不断
进行分析,恢复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所谓还原,是一种把复杂的系统(或者现象、过程)层层分
解为其组成部分的过程。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可以通过它各个组
成部分的行为及其相应作用来加以解释。还原论方法是自然科学研
究的基本方法。还原论认为,一切自然规律现象都可以用同一组基
本规律定律给出解释,客体的性质可以用,并且只需用一组基本定
律来做出说明。
与还原论相反的是整体论,哲学认为,将系统打碎成为它组成部
分的做法是受到限制的,对于高度复杂的系统,这种做法就是行不
通。以此应该以整体的系统论观点来考察事物。其抽象定义为:客体
及其性质,若是脱离该客体所处的整体外部环境,就是无法存在,或
是无法被定义,因而也就是无法理解。
还原论和整体论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他们本身无所谓优劣
之分。整体论总是只能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一旦深入下去就必须使
用还原论的方法。因此,在对待自然界,我们总是首先了解其大致
的、整体的规律,这是整体论的方法,接着一定要在对它层层进行还
原分解,以此考察和研究它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
6、证伪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历史主义的科学观及相关观点(分
析)
答:在正统西方科学哲学中,对于科学进步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
进路,一种是以逻辑主义为导向,分为证实和证伪两种模式。另一种
是以历史主义为导向,主要代表是历史主义。
1、证伪主义(P171概论):伪证主义是由英国哲学家波普
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
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做是普遍命题,认为科
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
事实都是伪证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是假的,其
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出的经验内容越丰富,愈精确
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越高。其伪证主义思想
有:否定归纳法、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理论是大胆
的猜测等观点。可证伪是一种逻辑属性;可证伪性是由经验得来的
主张的必要属性,却不是充分属性。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是:猜
想——伪证——猜想。
2、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吧实证主义观点与数学逻辑分
析方法结合,形成了关于什么是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如何发展
的“正统观点”。逻辑实证主义认为:
1)、科学理论是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用数学演
绎与逻辑推理,推演出的一系列命题。
2)、科学理论中的命题只有通过经验证实,证明他们同我们的各
个单独的经验相符合才能成立。
3)、科学理论是通过新的经验事实的证实而不断的朝前发展的。
在科学上逻辑实证主义是正确的,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家创建科
学理论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
写”。但是,在哲学上逻辑实证主义则是错误的,它从实证论的观点
出发提出:首先数学命题与逻辑命题是分析命题,是先天的。经验命
题是综合命题,是经验的。这样就割裂了思维与经验的联系。其次,
它把经验背后的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斥之为“形而上学”。(概论
P166)
3、历史主义:
历史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
后逐渐开始流行。历史主义的产生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
场“革命”,在许多问题上,它都与逻辑经验主义背道而驰。历史主义
描述科学实际如何,科学家如何做为目的。结果使得其科学哲学失去
规范意义。
在人类学上,“历史主义”之人类或生命会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做出
发展。历史主义有时候与还原论相比较,还原论主张人类发展可以还
原为基础法则。历史主义者则以解释个别人类历史发展,建立他相信
的基础法则。
7、UCDOS科学规范(P11概论)
答:“默顿规范”是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1942年在《科学
的规范结构》一文中提出来的。由于二战中出现了对科学家的迫害和
对科学研究的干涉,基于对科学家和科学命运的思考,默顿提出了科学
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部分,科学家的行为是受特定规范制约的,这些规范
指的是普适性(Universalism),\"共有性”(“Communism\"), 去私
利性(Disinterestedness), 有条理的怀疑(Organized
Skepticism),简称UCDOS。
1、“普遍主义”是关于科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界的准入资格的规
范。其一,它要求以实证的、逻辑的这种普遍的而非个人性或个性化的
标准来评价科学和科学成果.其二,这个规范要求科学殿堂的准入资格
的平等
2、公有主义规范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它要求把科学知识作为一种公
共产品,无偿地交流和使用,反对把科学知识作为创造者的 私有财
产。其二,要求科学家承认和尊重同行的知识产权。
3、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这一规范涉及对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的
制度性控制,它要求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工作,要求科学家,以科学本
身为目的,“为科学而科学”,“只问真伪、不计利害”。
4、有组织的怀疑主义(organized skepticism)。它既是方法论的要求,也
是制度上的要求
二、简述题
1、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
展。(P47概论)
答: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
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
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
的,阐明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
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首先,从存在到演化;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就是从认识存在
深入到认识演化,即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演化的,并试图
在存在和演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其次,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再次,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正
如人的认识发展道路是从认识简单事物开始一样,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
展也是从研究简单系统开始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必须将追求简单性和探
索复杂性结合起来。最后,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现实世界中的非线性
问题不是少见的列外而是普遍现象,线性问题才是少见的例外;非线性
特性不是细枝末节而是基本特征和本质的存在,线性特征才是非本质的
存在和次要方面,线性系统只不过是一部分简单非线性在一定条件下的
近似;自然界是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丰富和发展):系统自然观的确定,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丰富和发展,并且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系
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个自然界是
以系统方式存在着的有机整体,整体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属性。系统自
然观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
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的开放系统,即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自然界的物质
系统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极大的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
动观。
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
念,指出“时间之矢”是与物理系统相互联系的内部属性。进一步丰富和
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
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
思想。
2、如何理解科学和人文的关系?
答:科学与人文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是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科
学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是“求真”;人文是把握科学的方向,是“求善”,
如何做人。科学不能解决方向问题,价值观问题;人文不能直接解决科
技问题。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便能产生最佳的效应,推动社会和事物的前
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的意志在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具体体现,二
者有着不同的内涵,但也有着必然的联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理解:
1)、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对象、理论特征、研究方法等方面表现
出的直接的对立性关系。
2)、人们关于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主观意见之间的关系。科学与人文
对于人类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但这种意义因人的具体评价而表现出某种
对立。
3)、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这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系
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反思。他们之间的对立,是哲学思潮也是哲学形态
的对立。
4)、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是人哲学地理解科学规
范,将科学的特征推直极致而领会到的科学的思想的精神气质。
总之,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即有现阶段对立性的一面,也有本源和
终极意义上一致性的一面。它们之间的对立,是人以人的方式生存,创
造有意义的世界而还没有得到自由、全面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
3、简述关于科学理论发展的否证观(证伪主义观点)。(P171概
论)
答:否证式发展观是现代科学革命出现之后产生的、关于科学理论
发展的较有影响的看法。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了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
展观,他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说,其中必然
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
来,遭到实验的反驳,即“证伪”。科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提出猜想、发
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在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所以在波普尔看来,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是:猜想——证伪——猜
想。否证式发展观有朴素的和精致的两种形式。
波普尔从反对逻辑证实主义的归纳方法出发,通过科学划界标准进
行论证,揭示了科学理论所具有的“人性方面”。他以自己所特有的风格
与极化形式构建了证伪主义理论体系,是证伪观极具尖锐性,尽管证伪
主义是片面的,但是,深刻性、鲜明性、尖锐性是不容否认的,对于科
学理论创新具有启发性。
证伪主义观点是以反归纳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这种反归纳主义的
方法论,就是波普尔所说的“猜想——反驳”方法论。他还提出了:“衡
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是可反驳性”可证伪性
成为其科学划界的标准,以取代逻辑实证主义。
可证伪性是有经验得来的主张的必要属性。可证伪是一种逻辑属
性。可证伪性,被用来表示由经验得来的表述所具有的一种属性,即:
这些结论必须容许逻辑上的反例的存在。
证伪主义具有它的进步性,它是科学技术哲学的一大进步。避免了
科学哲学从逻辑经验主义的信仰走向独断与先验的危险边缘。
4、简述获取科学事实应该注意的问题。(P114概论)及(P258原
理)
答: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建立各种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通过这
种联系使我们能够根据那些已经认识的科学事实去预见以后发生的事
实。科学事实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观察与实验,因此要获取可靠的、准确
的科学事实,必须了解观察与实验的特点与功能。其次还有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注意获取科学事实。
1)、弄清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区别。后者是指客观世界的现象、
事件和过程。客观事实是第一性的。前者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描述,正
确的判断,是第二性的,没有客观事实,没有认识的对象,就不可能有
科学事实。
更多推荐
科学,理论,发展,系统,逻辑,自然界,社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