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数学试卷写着你的名字)

初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试卷点评课可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因此,要明确目的,突出重

点,保持连续,顾及整体,灵活运用。那么初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解析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

末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篇一

一、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6小题,每小题3分,

共42分)

1.不等式x+1>3的解集是( )

A.x>1 B.x>﹣2 C.x>2 D.x<2

【分析】移项、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

【解答】解:移项,得x>3﹣1,

合并同类项,得x>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简单不等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学生往往

在解题时不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这一点而出错.

解不等式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

变;

(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2.下列电视台的台标,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

法求解.

【解答】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选项错误;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选项错误;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选项错误;

D、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是解题的关

键.

3.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首先解不等式组的每个不等式,然后根据不等式的表示

法即可判断.

【解答】解: ,

解①得x≤1,

解②得x>﹣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法:“>”空心

圆点向右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右画折线,“<”空心圆点向左画

折线,“≤”实心圆点向左画折线.

4.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08°,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 )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分析】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08°,根据内角与相邻

的外角互补,因而每个外角是72度.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

度,利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

【解答】解:180﹣108=72,

多边形的边数是:360÷72=5.

则这个多边形是五边形.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已知多边形的内角求边数,

可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来解决.

5.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a(x﹣y)=ax﹣ay B.x2﹣2x+3=x(x﹣2)+3

C.=x2+3x﹣4 D.x3﹣2x2+x=x(x﹣1)2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

可得答案.

【解答】解:A、是整式的乘法,故A错误;

B、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B错误;

C、是整式的乘法,故C错误;

D、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

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

6.如图,在▱ABCD中,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下列结论

错误的是( )

∥CD =CD =BD =OC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出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OA=OC,

但是AC和BD不一定相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能熟记平行四边

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平

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7.分式 可变形为( )

A. B.﹣ C. D.﹣

【分析】根据分式的性质,分子分母都乘以﹣1,分式的值不变,

可得答案.

【解答】解:分式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

得﹣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

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8.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 的解为x=2,则m值为( )

A.2 B.0 C.6 D.4

【分析】根据分式方程 的解为x=2,将x=2代入方程可以得到m

的值.

【解答】解:∵分式方程 的解为x=2,

∴ ,

解得m=6.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用代

入法求m的值.

9.如图1,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120,AD=20,

AB=18.今沿两对角线将四边形ABCD剪成甲、乙、丙、丁四个三角形

纸片.若将甲、丙合并(AD、CB重合)形成一线对称图形戊,如图2所

示,则图形戊的两对角线长度和( )

A.26 B.29 C.24 D.25

【分析】根据题意,知要求的两条对角线的和即为AD与AD边上

的高的和.

【解答】解:∵AD=20,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

∴AD边上的高是6.

∴要求的两对角线长度和是20+6=26.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是能够把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弄清.

10.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

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R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分析】因为R不动,所以AR不变.根据中位线定理,EF不变.

【解答】解:连接AR.

因为E、F分别是AP、RP的中点,

则EF为△APR的中位线,


更多推荐

图形,考查,多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