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广大教师经过新课程的通识性培训,已经基本解决了关于新课程认识层面的问题,但把认识转化为教学行为,还需要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
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客观的描述,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再现,它反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或是对原有教学方法、行为、手段等的反思。
案例研究是以解决教师实际教学中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并提出若干种解决方案,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
2、行动学习理论。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4、《数学课程标准》。
四、研究的内容
1、某一内容的教学案例撰写。
2、同一内容对比教学与案例撰写。
3、案例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
4、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
5、案例研究与学生全面发展。
五、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7.1――2008.9):准备阶段。
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同时认真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以及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案例研究的相关理论等,为本课题实验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08.9――2012.2):实验阶段。
第一步骤(2008.9――2009.7):案例生成。实验教师共同选定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设计,并组织观摩、研讨,对照新课程理念改进方案,然后再一次实施教学过
程,并写成教学反思和体会。
第二步骤(2009.7――2010.7):案例研讨。将生成的教学案例结集汇编,并在省、市(地)、校范围内开展广泛的研讨活动。形式包括现场观摩研讨、专家集中评点、个人解说反思、集体品评赏析等。
第三步骤(2010.7――2011.2):案例积累。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每人至少要能对10篇以上的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地评价、分析、批判、完善,并能主动地将其中的精华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形式包括专题研究活动,以及观摩、研讨由教师独立设计执教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期广大教师能够将案例研究的方法、理念等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
第三阶段(2011.3――2012.7):评估阶段。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类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请有关专家评估。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实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
力,使实验更具理性和科学性。
2、调查法。实验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质性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数据。
3、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行动,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纠正自己不合理的教学行为。
4、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实验方法、结果的优劣,总结经验和教训。
5、观察法。通过观看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检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和调整。    6、经验总结法。整理课题实验成果,提炼经验,推广应用。
七、研究的目标
1、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研组织结构形式,以期数学教师能将案例研究的方法、理念自觉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研究之中。
2、通过广泛参与的案例研究,解决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改进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地学习。
3、研究案例积累与教师成长的内在关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数学教学、教研骨干。
4、形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集,发表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思考的文章。
八、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1、健全课题组织。
课题实验涉及多个层面,要使这项工作扎实开展,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效能,体现价值,就必须建立健全实验专班,全面规划部署,明确目标,强化管理。
课题准备阶段,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数学教研的主任为副组长,各分管主任参加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成立了骨干教师为主的课题实验小组,还聘请了市教科室教研员组成了课题实验指导小组,为我校课题实验提供理论支持。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制定了《
实验教师责任目标》、《实验教师奖励制度》、《实验成果申报评审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育科学研究条例》等规章制度。以具体负责人为中心,将课题组分为三级管理。第一级为学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实验工作;第二级为实验具体负责人——教科室主任,负责实验工作的安排和实施;第三级为课题组组长,负责将实验方案、要求传达给实验小组成员,并带领成员落实实验工作,同时将实验进展及实验情况及时上报给上一级负责人。这样使课题工作层层落实,不断推进,做到有部署,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形成了有特色、有特点的管理体系。
2、加强理论学习
在前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撰写的案例都很简单肤浅,有的案例中所描述的事件没有蕴涵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反思流于形式,深度不够,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缺乏。针对这种现状,我校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做科研的先行者。①专题培训。开展“如何有效进行课题实验”、“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和“怎样提高反思能力”的专题讲座。②自我研读。每位教师在一学期中自学多本课改方面的理论书籍,并写读书笔记一万余字。同时提倡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
网学习与交流。③请进来。一方面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作报告,另一方面购买名师教学光盘,让教师观摩学习。④派出去。派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校后办讲座、谈体会、上示范课,这样既让外出学习的教师将所学内化,同时也让外面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及时传播全校,使全校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⑤带着问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在收集中学习理论。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实验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了,理论水平提升了,研究能力增强了。

更多推荐

实验,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