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答辩内容
木垒县第一小学李婷
基础知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加减法的意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基本技能:1、会运用小棒、计数器推理算理。
2、会运用转化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
基本思想:本节课用到的基本思想是推理的思想和符号意识。其中推理的思想中主要是转化思想,让学生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符号意识表现了抽象思想,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操作的素材,小棒、计数器,以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并得出结果,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操作的基础上,然后进行表象操作,在头脑中重新分一分、摆一摆,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基本活动经验:利用已有的10以内的加减发的计算经验解决本节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利用学具推导算理。
教学难点:通过磨课,本节课的重点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准确地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突破方法: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做40+3和40+30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将这两道算式计算成相同的得数。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相同计数单位才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把握不准。
我在本节课安排了三个环节来突破。1、数数,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主题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不急于让学生列式解决问题,先让学生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本书,让学生数一数教材主题图中给出的书的数量,从而让学生体会30是由10个10个叠加而来的,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2、动手操作,感悟算理,掌握算法
在课中为学生提供实物操作的素材,小棒、计数器,以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并得出结果,让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动手操作层层递进,经历了逐步建构新知的学习过程。以直观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并得出结果,既便于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通过互动交流,在算式下面标注口算过程图,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进行表象操作的过程——学生在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并用数学语言表征出来。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抽象的符号操作,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3、动手实践、探究交流,全体发展
课中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独立探究
与同桌交流探讨相结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人人都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拨数让学生理解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叠加。在摆小棍的过程中,1捆加2捆就是3捆,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就是3个十,也就是30.让学生明白30是由10个10个叠加而来的,所以相同的计时单位才可以相加减。在练习的过程中,有针对地我们设计了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核心词在课堂上如何突显的:本节课主要体现的核心词就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本节课主要体现的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反思并解释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而言,口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教材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在本单元编排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而将笔算的学习安排在下一学期,目的是通过口算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组成,探索数字系统的结构,寻求多种可能的计算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进行交流,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更多推荐

学生,操作,过程,数学,算理,计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