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2011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67-P68.
二、教学目标
1.能描述和表示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想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察点,度量另一地所在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想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比较用数对与方向、距离确定位置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五、教学准备:
作业纸、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回忆旧知,引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生1:在四年级学过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生2:这个学期学习了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
(2)在平面图中又该怎样确定位置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二)
2.呈现问题,引导探究
(1)乐乐和同学们一起去大鸣山游玩,在爬山的过程中不小心迷路了,她想找到大本营的位置。
(2)请看,这是一张大鸣山风景区的平面图,借助这张平面图我们来帮助乐乐找到大本营的位置。
(3)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见平面图中有一个方向板,知道这张地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规定方向的。
生2:1厘米表示100米,意思是地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生活中的100距离。
生3:我们可以看到乐乐现在在大鸣山。
(4)想一想,要准确的找到大本营的位置,必须要知道哪些要素?(5)学生同桌交流。
生1:我们必须要找到观测点,这样才能确定大本营的方向。
生2:还要通过测量角度来精确大本营的方向。
生3:必须要知道从大鸣山到大本营的距离。
(6)画一画,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
学生动手操作。
(7)展示学生的画法。
生1:我把大本营和大鸣山两个地点用线连起来就知道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东北方向。
生2:这样连起来只能知道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东北方向,不能准确确定,我认为还要加上角度。
师:有道理,谁画得与他不同?
生3:我先在大鸣山画上方向板,再连接大本营和大鸣山,量出这个角是45°,在测量出这两点之间是5.6厘米,实际就是560米。
生4:我和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差不多,只是我量的是这个角。
(8)师:这两位同学都展示的正确。我们再通过课件演示刚才两位同学的画法。
(9)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展示,我们发现方向、角度、距离对于确
定大本营的位置都很重要。不过,只有一个大本营,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角度。
生:一个角是从北向东的方向测量,另一个角是从东向北方向测量。
(10)师:对,大家在测量大本营方向时,选择的基准不同,一个是以北为基准,一个是以南为基准。一般情况下我们以指南针的方向为基准,即以北和南为基准。
2.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在大家热心的帮助下,乐乐顺利地回到了大本营。现在有三个小伙伴也在大本营附近。
(2
米处。
(3)小明的位置有三种说法,我们一起来判断。
小美°小明
生1: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种说法是对的。
生2:第二种说法是错的,没有说观测点。
生3:北和西的夹角是90°,知道西偏北夹角是25°,就能算出北偏西夹角是65°,所以第三种说法是对的。
(4)现在给出丁丁位置的第一条信息,,能确定他的位置吗?猜一
(5)看来,只告诉南偏西,我们只能确定这样的一个面。再给你一
师:如果说刚才丁丁的位置可能在一个面上,现在可能在哪?
生:应该在一条线上

更多推荐

确定,位置,方向,大本营,知道,大鸣山,距离,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