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包括数学试卷的题型有几种)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

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

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

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

每组一个布熊玩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

这4个盲人谁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呢?为什么?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

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小熊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面对小熊坐好,头不要偏手不要动,思考:

你坐在了小熊的哪一面?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

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

现在的你坐在了小熊的哪一面,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样子的?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对比观察:同一个小熊,为什么两次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呢?

是啊,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就不一样。(板书:位置不

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

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

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三、巩固练习

1.眼力大比拼

如果老师给出任意物体的一个面,你能说出它是在哪一个面看到的吗?课件出示眼里

比拼题。

2.知识多应用

给出一个面能很快说出来,如果三个面都展示出来,你还能辨认出来吗?课件出示题。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把你的收获开心的告诉大家吧。

师:同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有时候

换个位置看一看,就能发现另一种美丽。就像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观察,做一个会观察、爱观察、勤思考的好孩

子。


更多推荐

观察,学生,物体,位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