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发(作者:)
洋务运动失败之原因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历时30多年。
它以“求强”、“求富”为目的,在军事、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等许多领域,向西方
国家学习,在中国走向近代的道路上跨出较大的一步。然而它又是以失败告终的运动。
推行洋务运动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在中央有恭亲王奕忻、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吏有曾国藩、
左宗棠、李鸿章等。他们虽然掌握一定的实权,但是在朝廷中有为数不少的大臣官僚、士大夫反对他
们的主张,生怕洋务运动的发展危及他们既得的权势,在政治上、经济上和舆论上多方钳制和阻挠。
在顽固派看来,对于洋务派提倡的学习西方语言文字,引进近代的科学技术,采用机器生产、训练新
式军队等措施,都认为是违背祖制,于是就百般抵制,深恶痛绝。慈禧太后为了独揽大权,就一手扶
植那些反对奕忻和洋务派的顽固势力,用以牵制奕忻和洋务派;一手又重用和支持洋务派。
对于这次运动,这一时期的实际最高掌权者慈禧太后的态度非常重要。一些史学家称为她“一贯
顽固守旧”,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她与一个最高统治者应该有的知识素养和精神面貌又有一
定的差距,她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渴求和行动,因而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如认为修铁
路破坏风水,火车要用驴马来牵引等;她贪图安荣享乐,不惜挪用海军军费修造颐和园等:
她贪权,为了独掌大权,施展其权力平衡的手段,利用顽固派、清流派牵制洋务派。无知、私欲、
贪欲,直接影响了她所支持的洋务运动的实绩。更为重要的是,她对事态的严重性、改革的进程和目
标从未有过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通盘考虑,而是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动地调整政策,说明她仍缺乏一个卓
越政治家的前瞻视野。所以在这么一个掌权者的统治下,洋务运动难以大刀阔斧地前进。
洋务运动本身的封建性和腐败性也使洋务运动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诸如企业的衙门化、官僚
化、贪污中饱、挥霍浪费、任用私人、等等现象相当严重和普遍,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它
是在列强用炮火强迫打开中国大门后,由开明的地主官僚们发起的,先以“自强”为口号,发展军事
1 / 3
工业,后来在财力不济时,打出“求富”口号,发展民用工业。但是这些工业都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
束缚,难以进行完全资本主义的生产。
军事工业是洋务派封建官僚主持创办的,又完全缺乏近代工业生产的经济技术基础,因此,就不
可避免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和性质;训练新式陆海军是洋务运动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
是兴办军事工业的目的所在,洋务派官员大力购买洋枪洋炮,雇用洋人教习,极力扩充军队,但是不
断增强的兵力由于清廷的腐败、投降卖国,而在列强侵略时不堪一击;洋务事业的又一重要措施是整
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且以北洋水师为主力,配备了当时最先进
的铁甲舰,可是这支海军由于清政府腐败,海军军费挪用、指挥失误、避敌不战等因素,在甲午之战
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击败。这都是封建主义的落后性决定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政策。
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理论纲领,本意却是用“西用”来捍卫“中体”,既包括用西方先进火
炮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军,以捍卫被革命浪潮冲得摇摇欲坠的封建朝廷,又包括面对咄咄逼人的西方
列强的不断要挟恫吓,有必要用西艺、西技增强清廷的力量,以保全“天朝上国”的面子。中体西用
作为洋务派的文化政策有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用,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当西学的引进及
传播逐渐深化之时,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政策也就开始成为限制、阻碍西方思想传播的障碍。一旦
违背了洋务派只要西方科学技术而不要西方政治思想的文化选择原则,那么他们宁可放弃“西学为
用”,也要维持“中学为体”。认为派往美国学习的学生们受到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行为
上背离了儒家的礼教之后,洋务派便和顽固派站到一起,对学生横加指责。
他们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防范,洋务派不等他们完成学业,便将他们统统赶回国内。至于在国内
各种学习外语及科学技术的学堂中,洋务派更是以各种封建思想和规定,严格限制学生的思想与行动
自由。到洋务运动后期,中体西用已完全成为洋务派用来维护封建思想的。表现为先进的军事设备的
引进与落后的封建军事体制的不协调,最终导致甲午海战的失败;表现为先进的机器和大生产与腐败、
落后的经营方式的不协调,最终是封建的经济体制压制了近代生产方式的发展;表现在先进的科学技
2 / 3
术同落后的儒家思想伦理之间的不协调而形成的近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记性发展;表现在近代商品
经济的发展与闭关自守的、重农抑商的经济体制与政策的不协调;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等等。它说明,“中体西用”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内在的矛盾,。
洋务运动也就无法真正解决中国的困境。这也恰恰表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创造一种即
符合时代进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文化观的时代使命,已经提上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日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决不会愿意也不可能允许中国通过兴办
洋务强盛起来。因此,在表面上扶植、支持洋务运动的同时,又不断采取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乃
至军事的手段进行侵略和控制。而洋务派的某些重要首领,对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力,又多是采取妥
协退让的办法。没有国家的独立,不能保障民族经济的发展。“求强”、“求富”的愿望也就只能落
空。所以在这些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阻挠下,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洋务运动
不能救中国
3 / 3
更多推荐
洋务派,洋务运动,发展,中国,思想,政策,海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