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
历史正名之纵横捭阖——张仪
一言之辩,冠盖战国七雄;三寸之舌,震撼百万雄师——张仪是也。
太史公评价张仪是和苏秦连在一起的,文曰:真真倾危之士也。孟子说:张仪者,非
大丈夫也。荀子述:……故齐之、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奸佞、奸诈)者。
自上学始,在历史书上学到张仪是阴谋家后,就一直与坏蛋、奸诈画上等号,当时觉
得秦国就是虎狼之国,蛮夷之邦。如今细想,六国若真真那样的“繁荣、文明与风雅、文
治”如何被蛮夷统一而统一了度量衡与传承数千年的文字呢?那么一切就应该还给它一个
最真实的缩影。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安邑士子,师从鬼谷子(师门据史料记载为据传,与苏秦同门师
兄弟),魏武侯时期下大夫之子。
先述其孝
张仪学艺十年,回到家中发现家道破落,四十多岁便白发满头的母亲居住在破旧的草
屋中,家徒四壁,偌大的庄园只剩一名老家老因对其父忠心带着三人仆人守护,庄园杂草
丛生。张仪心痛不已,当即决定搁置功业,在家侍奉母亲颐养天年,直至仪母发现儿子心
思,问道:你修学十年,所为者何?“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仪母冷笑:“你习策士之学,
却离群索居,何来功业?张氏自公子婴几尽灭门,第四代男丁唯余汝,若论孝道,莫过儒
家,孟子不孝吗?孟母不仁吗?你师名震天下,你却不识大体,据小节而忘大义,何颜面
对天下名士?”张仪自此出山。于秦得相国位,接母至秦。
二述其忠
张仪位居秦国相国之前曾献母国魏梁惠王合纵之策以锁秦于崤函,后因梁惠王不听其
策而转投楚而后秦,秦王赢驷对张仪大加赞赏,许以相国位,待以兄弟。自此著名的连横
之策举世而出,张仪用邦交之策将六国搅的鸡犬不宁、攻伐频仍,而秦则蚕食鲸吞,出函
谷,据崤函,三晋沦为秦之附属。
这期间,为破苏秦合纵,张仪出秦而任魏相国,为连魏而攻齐,计策实施下去,却因
为梁惠王年老被其坚决抗秦之子嗣架空,魏秦联军魏军临阵倒戈,秦军大败,张仪压入死
牢,临庭而答魏嗣言:吾为秦相,若临刑而变节岂不为天下笑哉!后,苏秦辗转将张仪救
出。
三述武功
六国联军在苏秦的领导下集结号称百万实则六十万的大军压入函谷关,张仪只身夜探
燕营,用一张嘴退了燕国大军,又亲领六万奇兵配合主将司马错函谷关的部署奇袭联军粮
仓——敖仓。水淹敖仓,魏国一战败落,联军慌乱,被司马错兵出函谷掩杀而败。
在此不说张仪的文才辩才是因为其辩才天下无出其右者,太史公也述其倾危之士,如
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张仪,张仪用计,阴谋少,而阳谋多,计都用在明面之上。
都说书生百无一用,张仪却是用邦交为主、伐战为辅的连横之策令战国闻之丧胆,格局为
之一变,真真医国圣手是也。
更多推荐
相国,函谷关,功业,统一,发现,联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