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

爱国情思

IGUOQINGSI

死  守

(连载)

文 / 章熙建

军人的生命中有着许多撼人心魄的词汇,譬

如进攻、穿插、冲锋等,而一代战将董振堂却与众

不同,将军尽管身经百战、功勋累累,但他军旅生

涯里最为耀眼的辉煌,竟是令天下军人无不动容

而景仰的两个字——死守!

1.1935年3月,天空晦暗的午后,贵州境内。

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成串的迫击炮弹如

冰雹一般呼啸着凌空砸下,红军阵地上泥石飞扬,

硝烟冲天,成片的碗口粗马尾松被拦腰炸断,红军

战士的血肉染红了被炮弹掀翻出来的新土。密集

炮火中间杂着重机枪的射击,密如飞蝗的弹雨瀑

布般泻向山坳口,英雄战士成排地倒在战壕中,阵

地岌岌可危。

就在这天清晨,长征中昼伏夜行的中央红军

刚刚穿过一个险要的山坳口,穷追不舍的敌军便

尾随而至,担负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立即以第39

团为主力,在山口构筑阵地阻击追兵,以掩护主力

部队按行军路线快速开进。

此刻,山谷右侧的山头上,红五军团军团长董

振堂正伏在一块危崖下,平端望远镜紧紧地注视

着危急的战局。自第一轮阻击吃亏受损后,董振

堂已大致摸清了敌人的进攻套路,即静心等待装

备精良的敌军施尽淫威、展开冲锋后,才果断命令

隐身崖后的部队进入战壕,以猛烈火力迎面痛击

敌军。“敌轰我藏、敌攻我打”的战法不仅减少了

红军伤亡,更令敌军数轮进攻尽皆铩羽而归。

半个小时后,敌人的第6轮冲锋被打退,震耳

的枪炮声霎时稀落下来,董振堂直起身子环视战

场片刻,掏出怀表看了一眼,阻击战已超过预定时

间,当即向吴克华团长下令:等下一轮敌人炮击

时,部队借烟尘遮蔽迅速撤出阵地。

就在这当口,从部队开进方向突然飞奔过来

一位红军干部,左脸颊上满是泥尘鲜血,看模样是

刚刚急奔中跌倒受了伤。红军干部跑到董振堂跟

前,飞快地敬礼报告:“报告军团长,中央纵队有

个女兵生孩子,首长让问能不能再顶一下?”

董振堂两道剑眉几乎竖立起来——“怎么偏

偏就赶在这个时候?”说着扭头凝望红军行进方向

一眼,又转向红军干部问道:估计需要多长时间?

当听到红军干部回答说:“产妇还在路边的茅屋

里,只听到有几个女兵在喊难产,说一时还生不下

来……”董振堂闻言,脸上不禁露出艰难抉择的踟

蹰神情。

这是一个比之指挥作战更难决断的难题。因

为阻击时间的延宕,分分秒秒都意味着红军战士

牺牲的递增,但红军是仁义之师,对女战友的临盆

生产又岂能置之不顾?这时,吴克华刚插嘴说了句

“部队伤亡过大……”但立刻就被董振堂骤然挥手

打断,也恰是这瞬间,董振堂意念电光火石般陡

转,咬着牙果断向吴克华喝令:“难产也得生,那

就打出个生孩子的时间来!”

红军干部咧开嘴面露喜色,抬手敬了个军礼

即转身飞奔而去。而吴克华则惊愕当场,眼见董

36

铁军·国防

TIEJUN GUOFANG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爱国情思

IGUOQINGSI

振堂血红的双眼中露出凶光,知他决心如铁,便转

身冲向前沿阵地。作为董振堂麾下骁勇善战的战

将,吴克华知道铁般刚强的董振堂很少动过儿女

情长,他更知道恰是这道命令折射出董振堂伟岸

的人格光辉。

又一轮阻击战就在这种旷古未闻的特殊情势

下展开,猛烈的枪声炮火中,一个个成年的生命在

用死亡争取时间,等待一个新生命的降生。因久

攻不下而恼羞成怒的敌军加长了炮击时间,炸点

持续向红军阵地纵深延伸,战斗打了整整两个多

小时,待到敌军再次溃退之际,我军嘹亮的冲锋号

骤然响起,红军战士立即跃出战壕展开反冲锋,敌

军屡攻受挫伤亡惨重,早已是斗志动摇,此刻突见

红军如潮涌般舍命追击,终于军心彻底崩溃,纷纷

丟下辎重装备仓皇逃窜。

阻击得胜,部队缴获枪支弹药甚丰。董振堂

命令吴克华赶紧掩埋烈士遗体,尔后部队有序撤

离,言罢伸手将望远镜递给警卫员,转身便向部队

开进方向大步走去。行出约两公里,听到队伍中

有婴儿的啼哭声,只见一个女兵搀扶着产妇正缓

步而行,董振堂这才发现,生孩子的女战士原来竟

是邓发的妻子陈慧清。

邓发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纵队第

一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革

命者。董振堂与邓发虽然没有太多交集,但对他

早已是由衷钦佩,此刻,饶是铁血战将,且刚从死

人堆里蹚过,董振堂也禁不住心头一暖,快步趋前

凝望了一眼女兵怀中抱着的婴儿,嘴角扬出一丝

甜甜的笑意。

或许因为董振堂此刻正背对着山道,身后行

进的队伍没有看见军团长就站在路旁,有人正在

悄悄嘀咕着抱怨:“为生一个孩子让部队多顶住

了敌人两个多钟头,这么做值得吗?”“都怪这个

倒霉孩子,让39团多牺牲了好些战士……”

董振堂闻言愕然,陡然转身大声说道:“都在

说些什么呢?我们今天革命打仗、流血牺牲,不就

是为了明天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建设新中国吗?”

刚刚嘀咕的几个战士不由得低下了头,进而

一抹羞赧的神情浮现在硝烟熏染的稚嫩脸庞上。

并非慑于将军的军团长威严,而是军团长这一席

浅显而隽永的话语,在他们心中倏然点燃一丝亮

光,油然地对未来产生了无尽的美好遐想。

为祖国的未来而战!将军誓死钉在阵地上,他

守住的是初心。

2.在董振堂短暂却辉煌的革命军事生涯中,

守,似乎成为他生命中注定不可推卸的天职。但

对于将军而言,忠诚且擅长于坚守,并不是军人之

于命令权威的简单服从,而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

人对革命前途的铁血担当。

1934年11月30日黄昏,广西北部湘江东岸,残

阳如血,硝烟遮天。

突然间,数架敌机呼啸着从红军阵地上低空

掠过,投下的一串串炸弹瞬时掀起冲天火光,防线

北段战壕里近百名正在顽强战斗的红军战士顿时

倒在血泊中,百米之外,刚刚败下阵去的敌军再次

如潮水般蜂拥卷来。

“快上!坚决堵住缺口!”董振堂目光闪电般地

在埋伏战壕中的预备队员脸上掠过,一挥驳壳枪

率先飞步冲向缺口。孰料,刚冲出几步却脚底一

滑跌在沟沿上,那是因红军战士的鲜血渗入让泥

土变得泞滑。董振堂心头霎时漫过一股痛彻心脾

的悲怆,每次打退敌人疯狂的集团冲锋,红军部队

就要付出成百上千战士牺牲的代价,而这样的拼

死坚守已经持续了整整7个昼夜。

但董振堂不知道,就在此刻,湘江北岸,中革

军委前线指挥部里,毛泽东深邃而焦虑的目光,正

紧盯着他的红五军团危机四伏的阻击阵地。

铁军·国防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IEJUN GUOFANG

37

爱国情思

IGUOQINGSI

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中

革军委机关等共8.6万余人夜渡于都河,踏上了漫

漫长征路。董振堂率部担任最艰巨的后卫任务,

因国民党地方军阀在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中,为

自保均采取“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策略,红

五军团为此伤亡特别惨重。时至11月,中央红军

在广西北部强力突破敌第4道封锁线,这便是决定

红军命运走向的湘江战役。

此刻,惨烈战局扑朔迷离,对红军战士忠诚度

的考验已到了极限。有人担心红五军团能不能守

住防线,甚至怀疑董振堂会不会临阵倒戈,但毛泽

东的分析判断睿智而坚定:董振堂的忠诚与他的

勇敢一样,哪怕拼掉性命也会死守不弃!

毛泽东充满自信的分析判断,自有他的深刻

道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调到江西“剿共”

的国民党军第73旅旅长董振堂,决心与奉行“攘外

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阵营决裂,于12月14日率

第26路军1.7万余名官兵,携带2万多件武器加入

红军,宁都起义使得红一方面军从4万余人猛增至

6万多人。董振堂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因能征善

战而以5年时间即由见习排长晋升为中将师长,后

因部队缩编改任旅长,对于何以在军旅畅达之际

选择弃暗投明加入红军,他在1932年6月撰写的

《宁暴经过》中如此坦陈心迹:“看清楚了国民党

的欺骗、压迫、剥削,认清楚了唯有共产党终能为

工农劳苦群众谋解放到底。”毛泽东对第一支国

民党正规部队起义加入红军给予高度评价:“以

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

战无不胜的。”

宁都起义后,第26路军改编为红五军团,董

振堂担任副军团长兼13军军长,继而任军团长。

1932年4月,由时任13军政委的何长工作为入党

介绍人,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身份亲

自批准,董振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当天,董

振堂就把多年积攒的1200块大洋作为党费上交组

织。此前,以董振堂在国民党军中的职级,饷金为

每月200大洋,但他长年颠沛征战,妻儿均在河北

新河老家,而且时常用薪金体恤资助部属,因而除

此之外已别无他产。毛泽东得知后劝他说,不要

全交,留一点自己用,给家里寄一点也好啊。但董

振堂坚决地说:“走上革命道路,我把一切都交给

党了,还要钱干什么?”

1932年2月,以红三军团为主的红军部队向赣

州发起进攻。战役开始前,毛泽东多次表示反对,

并提出即使要打也应围城打援而非攻坚,但他的

正确意见没有被采纳。战役展开后,担任红三军

团军团长的彭德怀才发现,赣州城内兵力超过1.8

万,远非情报预估的8000人。误判敌情导致红军

苦攻不克,敌军增援一到即陷于反包围,当时掌权

的中革军委领导人不信任起义部队,而手中又无

机动力量可以调用。危急时刻,被排挤到东华山

“休养”的毛泽东接到朱德的信后,立即赶到赣州

前线,仔细研究战局态势后,毅然决定启用红五军

团作为利刃破围救援,并亲临前线坐镇指挥。董

振堂率部全力出击,连续数日与敌白刃血战撕开

缺口,最终使遭受围困33天的红三军团突出重围。

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途中首场最大规模、最

为惨烈的战役,董振堂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信任和

重托,自11月27日至12月1日,他连续5个昼夜未合

一眼守在最前线,指挥部队“决以抱死而战、破釜

沉舟之气概”,打退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死守阵地5

昼夜,确保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粉碎了蒋介石

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此役红五军团

损失7000多将士,所辖第34师全军覆没,师政委程

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阵亡,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

被俘后,毅然从腹部伤口扯断肠子而英勇牺牲。

(未完待续)(编辑:徐仕国)

38

铁军·国防

TIEJUN GUOFANG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推荐

红军,部队,战士,阵地,军团长,干部,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