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安顺市2016年数学试卷)

小班数学认识长短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2. 自学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够比较物体的长短。

3. 能从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感受长短认知的乐趣。

4. 在故事情境中体会至说谎必须坚强地面对化解。

5 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重新认识长短,晓得物体有长有短。

难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三、活动准备工作巧虎玩偶、多媒体ppt课件、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四、活动过程1.

故事引入,唤起幼儿参予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啊,巧虎妈妈要带着我们的好朋友巧虎去超市买东西,他们在超市里看见了

很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吗?

2.出具图片,带出主题(1)利用发生的长短不一的金箍棒、铅笔、直尺、勺子等物

品,使幼儿晓得物体有长有短师:哪个物品短?哪个物品长?

(2)通过谈话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进一步巩固

知识,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教室中还有哪些物品

有长的,也有短的?请你们找出来,说一说。

(3)通过观察、比较、谈话等方法,使幼儿学会比较长短师:你就是用什么方法比

较出长短的呢?

(让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如何比较长短)3.小结:知道物体有长有短,比较

长短时,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利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边说边操作:两个朋友比

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五、活动延展1.利用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进一步稳固科学知识,使幼儿学会比较长

短。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体验长

短认知的乐趣。

教学思考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 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协调较好,学生愿参予,具备积极主动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

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更多推荐

幼儿,活动,物体,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