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大学数学试卷评价语怎么写)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本单元主要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
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
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
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教材上给出
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
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和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根据图形推断
原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
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
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
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立体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学之前,可以先拿一个六个面颜色不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
方体或长方体,问学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需要改变观察的角度。
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还可以用生动活泼的
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后面有差别的实物,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
的该物体是什么形状。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1课时
2 观察物体(2)……………………………………………………………………………..1课时
观察物体例1;练习十六第1、第2题。(教材第68、第70页)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熊猫玩具、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一名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地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各不相同。
师:是啊,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
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初步感受新知识】
师:(出示熊猫玩具)这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熊猫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站在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和
右面。
更多推荐
学生,观察,物体,空间,形状,数学,观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