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2023三加考试数学试卷)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知识点
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却往往只有几步,而初中就是这关键
几步中的第一步,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知识点,
欢迎阅读与选择!
一、本节知识导学
本节以自主探索为主,并初步体验:对图的观察和分析是科学研
究的重要方法。通过例题发现极差(最大值-最小值)的作用:用来表示
数据高低起伏的变化大小;同时也希望同学们通过深入思考发现极差的
不足之处:极差只能反应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异情况,对
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因此有必要重新找一个对整组数据的波
动情况更敏感的指标,构造方差前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什
么要用“每次成绩”和“平均成绩”相减。2.为什么要“平方”。
3.为什么“求平均数”比“求和”更好。
同时请同学们意识到: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有一个前提条件是,
两组数据要一样多。对于方差的学习,重点在于方差公式的导出和对
于方差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数字的计算,应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
去完成繁杂的计算。
对于方差与标准差之间除了计算公式不一样,数量单位也不一样
但通过求算术平方根运算又可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二、例题
1.不通过计算,比较图中(1)(2)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分析:平均值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
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本例不通过计算,从折线图来估算标准差,
应先估算平均值的大小。
解:从图(1)(2)中可以看出,两组数据的平均值相等。(图(1)中数
据与图(2)中前
10个数据相等,且图(2)中后几个数据不影响平均值)。
图(1)的标准差比图(2)的标准差大。(因为图(1)中各数据与其平均
值离散程度大,图(2)中前10个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与图(1)相
同,而后几个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小。因此整体上说图(2)所有
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小于图(1)。)
2.求下列数据的方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5,7,9,9,10,11,
13,14。
分析:要求方差,必须先求平均数。
解:
=(5+7+9+9+10+11+13+14)=9.75
方差s2
==7.69
[(5-9.75)2+(7-9.75)2+……+(14-9.75)2]
3.求下列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50,
55,96,98,65,100,70,90,85,100
分析:由于标准差是方差的变形所以一般情况下先求方差
解:极差为100-50=50
平均数为=(50+55+96+98+65+100+70+90+85+100)=80.9
方差为:s2
==334.69标准差为:
s=
[(50-80.9)2+(55-80.9)2+……+(100-80.9)2]
=18.29
4.在某次数学竞赛中,*、乙两班的成绩如下
已经算出两班的平均数都是80分,请你根据已有的统计知识分析
两个班的成绩。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题目中没有给出进行分析的标准,
所以我们可以从已经掌握的
统计知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极差等方面
进行分析。
解:(1)用众数进行分析:*班成绩的众数是90,乙班成绩的众数
是70。所以用众数比较,*班的成绩好于乙班。
(2)用方差进行分析:s2*=172;s2乙=256。所以s2*
考虑成绩的稳定*:*班好于乙班。
(3)用中位数进行分析:两个班的中位数都是80分,*班在中位数
以上(包括80分)的学生共33人;乙班在中位数以上(包括80分)的学生
共26人。所以*班成绩好于乙班。
(4)*班学生高于90分(包括90分)的学生共20人,乙班学生高于
90分(包括90分)的学生共24人;从满分成绩来看,*班比乙班少6人。
从“优等生”角度看乙班成绩好于*班。
更多推荐
方差,数据,极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