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2023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真题)

比一比,量一量——大班科学语言活动

第一篇:比一比,量一量——大班科学语言活动

比一比,量一量——大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和同伴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乐趣

2、感知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乐于交流讨论

3、进一步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铅笔、筷子、水彩笔若干;每组长度相同的绳子一根、记录

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探索测量方法

——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没有任何工具,这样知道桌子有多长、

多宽?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然后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量一量。

——交流探索过程:你测量了什么?是用什么测量的?结果是多

少? ——思考:除了身体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利用工具)

2、合作测量

——认识桌上的测量工具,操作后讨论:运用工具怎样才能量的

更准确?

——讲解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被测量的一端开始,沿着直线

连续移动测量工具,使前一次测量的终点成为下一次测量的起点。测

量一次数一次并记录最后量了多少次。——幼儿以组为单位,商量选

择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量桌上的绳子。——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

讨论:同样长的绳子为什么有的组量的次数多,有的组量的次数少?

(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自选工具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测量活动室内的物品,并用自己的

方式记录下结果。——相互交流记录的结果,想一想并说一说怎样让

别人看懂自己的测量记录。活动建议与提示:

1、在区角提供一些测量记录单,供幼儿学习和参考,帮助幼儿掌

握一些记录测量的方法。

2、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进一步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

方法,体验测量的乐趣;难点是感知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生活中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幼儿进行测量活动,让幼儿熟练地掌

握多种测量方法,发现更多的量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秘密,加深对各

组物体量的认识

4、建议家长启发孩子运用身边的各种物品作测量工具。对家中的

家具等物品进行测量,激发孩子对测量的兴趣。

第二篇:量一量比一比

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

法。

2、通过测量自己和身边物品的长度、高度等实际活动,对所测对

象形成清晰的表象,为以后估计、认识其他物品的长度提供更多的参

考标准,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

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你能用手势来比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老师发现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

的。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画出60

厘米的长度吗?

你是怎么想的?

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

些常见的物体的长茺。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

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2、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更多推荐

测量,幼儿,活动,工具,长度,认识,结果,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