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安阳招教小学数学试卷真题)
活动名称: 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形状的大小》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形状的概念,学会辨认常见的几何图
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
区分不同大小的同一形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使用
“大”、“小”等词汇描述形状的相对大小,初步掌握形状比较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究和解决问
题的乐趣,培养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材料:准备不同大小的几何形状卡片或实物模型,如不
同直径的圆形卡片、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纸片、长短不一的长方形积木、
面积不同的三角形拼图等。
2. 环境布置:设立形状比较的工作台,摆放各种形状的物品,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 教师通过故事或实物展示,引入形状的概念,复习已学过的几
何图形名称。
二、探索与实践环节(20分钟)
1. 形状认知:让幼儿逐一触摸和观察不同大小的形状卡片或模
型,说出其名称和特点。
2. 大小比较:引导幼儿将两种及以上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卡
片或模型进行比较,通过直接比较、覆盖叠放等方式,理解形状大小
的概念。
3. 分类游戏:组织幼儿将形状卡片按照大小进行分类排列,强
化对形状大小的感知和理解。
三、互动与讨论环节(10分钟)
- 幼儿分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形状大小分类成果,并解释为何这
样排列。
- 教师引导幼儿就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如“为什么这个圆形看
起来更大?”“你是怎么比较出这两个正方形大小的?”等。
四、总结与巩固环节(5分钟)
- 教师总结形状大小比较的方法,强调比较的过程中要关注形状
本身的特性(如边长、直径、周长等)。
- 设计简单的练习活动,如快速找出最大的圆形、最小的三角形
等,巩固幼儿对形状大小比较的掌握程度。
活动延伸:
-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物品的形状和大小,如
家具、玩具等,增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注意事项:
- 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与体验,尽量减少抽象的理论讲解。
-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幼儿的比较结果给予积极肯定,鼓励
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更多推荐
形状,幼儿,活动,观察,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