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数学试卷详细分析)

数学教案《小熊请客》

数学教案《小熊请客》1

一、 活动目标 1、 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尝试与同伴配合操作材料。 2、 在游戏中

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3、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

样多的数量关系。

二、 准备 1、对应的两个物品(碗、勺、盘、叉等)若干组。 2、猫、狗、猴、兔及

鱼、骨头、桃、萝卜若干套。 3、小熊头饰一个。

三、 重难点 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

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

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发现一一对应的方法,

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

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

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

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教师和幼儿在游戏的互动中通过帮小熊准备客人的食物和餐

具来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完成重难点的掌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

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景氛围中自己解决问题,努力建构积极、有效

的师幼互动。

五、活动过程 1、 创设氛围,引出活动。 教师以小熊的口吻:我今天请客,客人太

多,不知道食物准备够了没有。想请大家来给我帮忙,行吗? 2、 幼儿操作,探索一一

对应的方法。 (1) 交代要求:你们帮我看看哪一样食物不够,记在心里。然后告诉

我:这些食物少了什么?多了什么?还是一样多呢?你是怎么发现的? (2) 幼儿操

作,教师观察。 (3) 集体检查:什么食物少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4) 教师小结,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记录结果。

3、 小组操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1) 交代要求:客人就要来了,餐具还没整

理,你们再帮我理一理吧。看看有没有少了什么?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讨论:哪一件餐具少了?那一件多了?

4、请幼儿吃“点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数学教案《小熊请客》2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数学

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

好的学习方法。


更多推荐

幼儿,教师,活动,方法,操作,小熊,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