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北大学子谈高考数学试卷)
小班数学小火车跑得快教学反思3篇
小班数学小火车跑得快教学反思篇1
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教学仅仅是公式公理的解说与运用, 其实不然, 数学课
堂也有其自身特 的魅力, 以下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
一、明确数学思想, 构建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更加深入
和普遍,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 要学 会 数 学 的 思想,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
世界。对于教师来说, 他不仅要能“做”, 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去“做”, 这就要
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且更应该有对数学学科的整体理解从
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尊重学生的思想, 理解个体差异
以往教育观点老是忽视学生的认知情感,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 不断
增加新知识,同时又要巩固旧知识, 导致新旧积压, 新的学不好, 旧的学不扎
实。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一块地里的庄稼也有高低
之分, 学生也是如此, 作为教师, 不仅要善于播种施肥,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学
生,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动力, 不能顾此失彼,这才是真正的以
人为本。
三、应用心理战术, 从教入手
所谓从教入手,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导入, 因为导入新课不仅是新的教学活
动的开始, 也是对旧的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概括, 好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 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更高, 教学活动当然就进行的更
加顺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 Piaget) 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
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
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 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
同, 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
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矛盾激趣
矛盾即问题, 思维始于疑问, 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
有趣的故事,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在教授等差数
列求和公式时, 一位教师讲了一个小故事: 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 读小学时,
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 1+2+3+…+100=? , 老师刚读完题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
板上写出了答案 5050, 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挨个相加呢。那么, 高斯
怎么会算的这么快呢?正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老师引出了要讲的等差数列求
和方法的内容。
2.重点、难点设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既枯燥乏味, 又艰涩难懂。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
列各项和的概念既抽象, 又是难点。为了更好地讲解本课内容, 一位教师在教学
时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 临终前
留下遗嘱, 要把 19 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 1/2, 老二分总数的 1/4,
老三分总数的 1/5。按印度的教规, 牛被视为神灵, 不能宰杀, 只能整头分, 先
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 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
所出, 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 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 一推
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 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 总共就有 20
头牛。老大分 1/2 可得 10头; 老二分 1/4 可得 5 头; 老三分 1/5 可得 4
头你等三人共分去 19 头牛, 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 后来人
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疑问。老大似乎只该分 9.5 头, 最后他怎么竟得了 10
头呢?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也给教师的导入新课创造了良好的时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教学,知识,导入,老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