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2013东莞中考数学试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教材分析

看与问

教材创设了一个制作旅游用品的场景,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旅游用品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总量提出相关问题,

可能的提问有:1天制作纸扇多少把?1天制作葫芦多少个?8天制作木马多少个?要制作900个木马需要

几天?等等。

做与说

第1题,先研究问题:1天制作纸扇多少把,葫芦多少个?在列式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概括数

量名称。像560把、480个这样的数量叫“工作总量”;像8天、6天这样的数量,叫做“工作时间”;像1

天、1小时等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叫“工作效率”。“工作效率”这样的术语学生可能会相对陌生,可与前两课

所学的“单价”“速度”作类比,一件、一盒……物品的价格叫做单价,1小时、1分钟……行过的路程叫

速度,1天、1小时的工作量就叫工作效率。这些都是一份的数量,有时也叫单一量。

1

第2题,结合具体情境说一说各题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并进一步计算工作效率。通过不同的素材,

加深对工作总量、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及三者关系的理解。

练与用

第1题,先明确表意,然后自主根据三个数量中的两个,求出第三个。熟练运用“工作效率”“工作时

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并理解基本关系式的多种表达形式。

第2题,先求师傅的工作效率,再求师傅和徒弟的工作效率之和。360÷9+30=40+30=70(个)

第3题,从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此题要求聪聪和妹妹的工作天数之和,分成两

段时间,前一段:1880÷20=94(天),后一段:6天,一共100天。“2008只”为多余条件。解题时,引

导学生根据分析得出的数量关系选择合理信息。

第4题,同样的问题,以表格和文字的形式对照出现。可先列式计算,再填写表格。然后观察,3,5,

7表示什么,390,650,910又表示什么,题目中不变的是什么(工作效率),本题蕴涵着“归一”的思想

方法。

练一练二

本节练习课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沟通三种基本数量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工效、

时间和工作总量。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在各种情境中灵活运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


更多推荐

工作,时间,数量,工作效率,总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