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发(作者:中考助飞数学试卷)
《悬浮的小球》科技小制作试验报告
一、试验方法
1、制作悬浮的小球
1)、取出试验器材,清点材料:木板1块,大木条1根,木片2片、电机、
硬扇叶、大木块、电池盒、鳄鱼夹、纸筒、泡沫球各1个,印刷卡纸1张,长
扎带1根,短扎带2根。
2)、将两木片粘在木板两侧的下侧,再将大木条粘在底板的任一端。(图1)
3)、将电机轴插入扇叶的孔中,再将电机与大木块用两根较短的扎带进行
捆绑(电机的接线孔朝向外侧),用自备的剪刀将多余的扎带剪掉。(图2)
4)、将连接电机的大木块粘在底板上且尽量靠近大木条,但要保证扇叶转
动时不触动大木条(图3)
5)、在纸通的两端各粘一圈双面胶,再将专用卡纸小心粘在纸筒上。(图4)
6)、将电池盒的正极导线连接鳄鱼夹,并将鳄鱼夹夹住电机的任一接线孔,
装入电池盒,用电池盒的负极导线触碰电机的另一接线孔。如果扇叶向上方吹
风,则将电池盒的负极导线连接电机的该接线孔;反之,如果向下方吹风,则
负极导线需连接电机的另一接线孔,最后将电池盒粘在底板的另一端。(图5)
7)、接通电路,一只手拿着纸筒将其置于扇叶上方且紧贴大木条,另一只
手小心将泡沫球放于纸筒上方的出风口处,上下移动纸筒,待泡沫球能较稳定
地悬浮于空中的时候,用笔记下纸筒的下端位于大木条上的位置(大概在2厘
米的地方最为合适),最后用长扎带较牢固地将纸筒捆绑在大木条上,也可以在
与大木条相接触的纸筒上先粘点海绵胶再捆绑。(图6)
二、操作方法与原理介绍
1、操作方法:电路连接后,电机带动扇叶的转动朝上方的纸筒内吹出较大
风,再将泡沫球置于纸筒上方时,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泡沫球既没有落下
去也没有被吹跑,而是很听话地悬浮于纸筒上方且不断的打着转儿。
2、原理介绍:泡沫球处于悬浮状态时,受到了两组力量的影响。一方面,
从上下方向上分析:泡沫球受到了风对它向上的推力和自身向下的重力。如果
风的力量过大,会将泡沫球吹跑;反之,风的力量过小,泡沫球则会掉下来。
因此,调整纸筒和扇叶的高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从四周方向上分析:泡沫球
1
还受到了伯努利的影响,从纸筒下方吹来的风要从泡沫球的边缘流过,这时其
边缘空气的流速就会增大,根据伯努利定律得知:空气的流速大时,其压力小。
此时,整个房间内的空气压力会大于泡沫球边缘的压力,而且其边缘的压力是
均衡的且相等的,因此,泡沫球就能稳稳地被“俘获”在纸筒上方而不会跑掉
了。
三、知识拓展
1、丹尼尔·伯努利
丹尼尔·伯努利(1700-1782),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1700年
2月8日出生于荷兰格罗宁根,是著名的伯努利家族中最杰出的意味。他是数学
家J·伯努利的次子,和他父辈一样,违背家长要他经商的愿望,坚持学医,他
曾在海得尔贝格、斯脱思堡和巴塞尔等大学学习哲学、论理学、医学。1721年
取得医学硕士学位,在25岁时应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院士。
1734年,丹尼尔荣获巴黎科学院奖金,以后又10次获得该奖金。能与丹尼
尔媲美的只有大数学家欧拉。丹尼尔和欧拉保持了近40年的学术通信,在科学
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丹尼尔于1747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48年当选巴黎科学院院士,1750
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一生获得过多项荣誉称号。1782年3月17日,伯
努利在瑞士巴塞尔逝世,终年82岁。
在科学史上,父子科学家、兄弟科学家并不鲜见,然而,在一个家族跨世
纪的几代人中,众多父子兄弟都是科学家的却较为罕见,其中,伯努利家族最
为突出:伯努利家族3代人中产生了8位科学家,出类拔萃的至少有3位,堪
称科学世家的典范。
2、伯努利原理在飞机上的应用
飞机机翼的上表面是流畅的曲面,下表面则是平面。这样,机翼上表面的气
流就大于下表面额气流速度,所以机翼下方气流产生的压力就大于上方气流的
压力,这样飞机就被这巨大的压力差“拖住了”。大家有机会乘坐飞机时,选个
靠机翼的座位,观看飞机在起飞时都要讲机翼的可伸缩部分全部展开,以获得
更多的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使飞机能在较低的起飞速度下产生足够的升力。
制作人:朱子杰
2020年1月2日
2
更多推荐
纸筒,泡沫,电机,机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