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写数学试卷要计时的好处)

数学“傻问题”之六——“刻舟求剑”打电话?(五下)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

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

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

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

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

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楚人不知“船动而剑止”的道理,故步自封,这种错误令人发笑。但在生活中,这

样不懂变通的情况仍然随处可见,就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变化分析不足。人教2013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也有这么一个无法“与时俱进”的“傻问题”——“打电话”问题。

教材内容如下:

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

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想一

想: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生活”深入人心,人们不止可以采用“飞鸽传书”来联

系亲友,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通讯方式也都非常普遍,最快的方法当然是“短

信群发”。“打电话”这种“一对一”的方式明显较为低效,跟不上时代潮流。那么这

个问题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条件设置与问题实质

一个可以“短信群发”解决的问题,非要“打电话”设计方案,这里面隐含着很多

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孩子常常提出类似于“钻牛角尖”的问题,有些确实值得我

们关注和思考,试列如下:

1、“为什么不群发短信或微信通知?”

编辑短信和微信需要时间、措辞,这些还是小问题,重要的是,会留下“痕迹”,

如果需要通知一些秘密事件,比如“地下党传递暗号”就需要“单线联系”。更重要的

是,群发或微信无法保证信息一定被接收,如题目所述“紧急演出”,必须人人通知到

位,才要采用“打电话”确认的土办法。

2、 “怎么保证每分钟1人,就不会多一点?不能更快吗?电话占线怎么办?”

打电话叙述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通知也是,题目设置每分钟1人,应该是为了方

便计算,可以理解为“平均每分钟1人”,这样也把占线时间考虑进去了。此外,也可

能大家都知道有紧急事件要发生,全部“严阵以待”,都等着接收信息,也可以把占线

的情况忽略不计。

3、“如果张三和李四都打给王五,不就浪费时间了吗?”

是的,如果王五已经知道了通知,一接到电话就明白了,不会浪费时间。但如果这

种情况出现很多次,肯定会误事,因此有必要安排好通知的顺序,防止重复通知——这

个问题很有价值,学生提出后正好引导思考解决的办法。

综上所述,“打电话”的问题实质是:在“单线联系”的情况下,假设“每次联系

时间一样”,怎样设置方案,不重复、不遗漏地尽快传播信息。这个问题与许多数学问

题一样,非常理想化,是“时间管理”、“统筹规范”范畴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与方法优化

首先,既然是单线联系,要通知15名学生,肯定要打15个电话,不多也不少。因

此,第一种方法自然是由老师一个个打,需要打15次,每次1分钟,一共需要15分钟。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会重复和遗漏,缺点在于总是由1个人打电话,效率低,而且在

实际状况中,这位“老师”会很辛苦。


更多推荐

通知,问题,需要,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