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  厘米和米(P2~4)
教材提示
目标导向
    1.利用直尺、卷尺等工具了解厘米、米的实际长度。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用直尺、卷尺以厘米、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厘米、米的认识。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重点导学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认识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剖析
1.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的方法: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把物体的左端和直尺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尺上的几,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当然,也可以将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尺的任意位置,只需用物体右端对准的数字减去左端对准的数字得到的就是物体的长度。
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材新解
讲解
知识点1  统一长度单位
【例】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分析】1.古代的长度单位。
庹(tuǒ):把双臂展开后两手之间的最大距离。
拃(zhǎ):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
脚长:以脚掌的长度为长度单位。
2.画面分析。
    上图是古代人们经常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块石头很大,人们把展开两臂后两手之间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度单位,去量石头一面的长度,用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去量布的长度,用脚长去量竹竿的长度。
3.用拃作为长度单位量课桌的长度。
重点提示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同学和老师一起用柞作为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
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解答】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量,这样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
    【知识归纳】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知道物体究竟有多大。
知识点2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分析】1.认识厘米。
重点提示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单位。我们用的尺子,一般都是以厘米为单位。
    为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如上图)。为了便于交流,就对尺子上的刻度进行了统一规定,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cm”表示。图中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直尺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上面这把尺上有许多小格子,写着0、1、2、3…,数0的后面有“厘米”两个字,说明这把尺是用“厘米”作单位的,相邻两个数的距离是1厘米,从数字0开始,数0到1这中间的一段长就是1厘米,数1到2中间的一段长度也是1厘米,“2”到“3”,“3”到“4”,“4”到“5”  ……相邻两个数中间的一段长度都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长度。
重点提示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量,这样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
    同学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度都是1厘米。如食指的宽、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度都大约是1厘米。像相对较短,所以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解答】
    图钉的长度,手指的宽度,手掌的宽度都大约是1厘米。
    【知识归纳】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例】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分析】1.认识几厘米。
重点提示
    测量时,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的“0”刻度,而不是对准尺的一端
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在刻度尺上,从0到1就是1厘米,从0到2就是2厘米,以此类推,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要是从2到8,就用8减去2,就是6厘米。
2.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时,应先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尺的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量完后要记得在数字后面标注上单位“厘米”。
3.测量物体。
知识巧记
测量物体有两点,
“0”刻度对物左端。
再看右端对着几,
物体长度眼前现。
书中形象地用图钉的长度和手指的宽度帮助同学们对厘米有了一个实际表象的认识。本例题重点是学会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即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所对的这个数就是所量物体的长度。按照这个方法将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的右端对着的数字是5,0到5之间是5厘米,这就是纸条的长度。
【解答】
纸条的长度为5厘米 。
【知识归纳】
    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时,应先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尺的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量完后要记得在数字后面标注上单位“厘米”。
知识点3  认识米及米与厘米的关系
【例】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
【分析】1.认识米。
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适合用来内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厘米就很不方便,为此我们就需要用到“米”这一长度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需要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的物体有很多,比如布的长度,长绳的长度等。
2.认识米尺。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所用的工具就是“米尺”。米尺的长度是1米。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女孩一庹大约是1米,男孩的身高要比1米多一些。
    【解答】
    需要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的物体有很多,比如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操场的长度,屋顶的高度等。
    【知识归纳】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来表示。
【例】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分析】1.认识米尺。
米尺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工具。如,到商店买布,售货员用它给顾客量布料的长度。下面就是一把米尺示意图: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2.
知识巧记
    长度单位很简单,
米和厘米很常见。
之间进率是100,
灵活运用是关键。
米与厘米的关系。
一把米尺的全长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也等于1米,也就是说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解答】
    1米=100厘米
    【知识归纳】
米是较长的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米和厘米之间是进率是100。
误区点拨
误区1填空:这枝铅笔长(    )厘米。
    错误解答:6

更多推荐

长度,物体,单位,测量,作为,对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