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性问题设计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方式。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何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当前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应该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而如何将钥匙给予学生,让其学会运用是值得探索与深思的问题。很多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提出适宜的启发性问题,可以发现学生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课堂知识的高效吸收[1]。
一 启发性问题简介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惯用封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26是不是6的倍数”、“31是不是质数”和“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等于长乘以宽”等等。这些问题的回答只有“是”与“不是”。同时在作业与考试时,也只有“答案”与 “非答案”两种,久而久之,极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然而启发式问题却是开放式的问题,给被问者留有思考的空间,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的启发性问题遵循这样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求知欲的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
努力探索,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启发式问题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充满启发性,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并能在探索知识时培养创造能力。
二 启发性问题对于教学的作用
启发式提问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转变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
1、启发性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启发性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处于主动的位置,不再是教师设问、学生选择答案的方式。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启发学生思考三角形面积为什么是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关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探究知识兴趣,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欲望,对学习充满兴趣。
更多推荐
学生,问题,启发性,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