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发(作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故宫这一世界遗产的规模、布局等建筑
特点。
2、学习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体会空间顺
序在说明建筑物的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故宫体现出来的封建皇权本质上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古代*勤
劳智慧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过程与方法
课前自学,课中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后完成有针对*的校本作业。
【教学重点】
1、详细解读太和殿部分,学习本文运用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群)
的*作方法。
2、认识找准某个观察立足点并运用方位词对说明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封建皇权是如何具体体现在故宫建筑的各个方面的;
2、体会本文有条不紊地组织说明内容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安排】
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激趣导入;
2、通过提问或小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课件展示故宫风貌;
4、理清作者的游踪,了解文本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理解“总—
分—总”的结构顺序,以突破第二个教学难点
;5、结合课后练习一,弄清故宫建筑群是由哪些大小建筑组成的;
结合篇幅比重,理解其说明详略安排与意图,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
6、结合课后练习二,师生解读(5—8)段介绍太和殿的部分,突出
第一和第二教学重点,突破第一个难点。
7、运用恰当的方位词,口头介绍我们班的教室;
8、完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校本作业。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请到过同安影视城的同学介绍影视城的大概风貌,可以从规模特点或
建筑风格、建筑布局等方面来介绍。
二、借助提问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标音:
2、具体说说文中交代作者游踪的语句:
3、解决课后练习一。
三、借助问题,解师生共同解读课文。
(一)课文各段说什么?作者按什么思路组织材料的?作者参观故宫
的路线图与课文的结构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作者是如何具体说明故宫建筑群特点的呢?希望通过语段的解
读,深入了解故宫作为封建帝王工作生活的地方,它在建筑上有什么
规格要求,希望达到统治者的什么意愿。课文说明最详细的是哪座宫
殿呢?是太和殿。接着,我们通过解读5段、6段和8段,不仅可以
学习作者如何找准立足点观察,如何运用方位词的,同时,我们可以
从一个侧面窥见封建帝王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1、指名朗读第5段。解读:本段运用列数字和摹状貌的方法,从外
观上说明太和殿的结构特点,突出它的雄伟壮丽。太和殿作为一个例
子,具体体现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
2、指名朗读第6段。解读:本段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按空间
顺序,运用列数字、摹状貌方法,从内景上具体说明太和殿建筑精美。
方位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景物的布置就会混
乱;如果调换方位词顺序,那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
可见,方位词的运用使说明条理清楚,读者可以通过想象了解太和殿
的内景。
3、第7段交代太和殿的位置、用途,有关联到中和殿与保和殿的作
用。相当于一个小过渡。
4、指名朗读第8段。
解读:龟、鹤是长寿的象征,松柏表示长青,它们寓含着皇权巩固、
皇帝长寿的意思。
小结:这四段主要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品读完,
太和殿在大家心中应该有了个较清晰的影子了。从全文把握,思考:
(1)太和殿体现出故宫三大特点中的哪些特点?
明确: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扣准文本分析)
(2)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明确:a*角度上:是行使*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
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
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
中心位置。
(三)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
(四)了解后三宫。
四、小结教学内容
五、知识巩固:
(板书设计详见课件ppt)
1、全文结构及游览路线回顾。(ppt展示)
2、说明对象、类型、特点、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类型——事物说明文
说明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说明结构——总分总
说明顺序——有南往北的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
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
园林特*。
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
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
龙的姿态。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现存”)
六、布置作业:
完成与建筑相关的篇章阅读训练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理解重点词的词义。 整
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3、 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
的立足点。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二)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掌握生字词。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
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老师: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常见的建筑物都有哪些呢同安影视城去过吗它
是模仿北京故宫建成的。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故宫,旧时的故宫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
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
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
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
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
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
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
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 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
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
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
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
习。
二、预习检测
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
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
(黑板上事先画好示意图框架,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
然后PPT展示正确的示意图)
2、什么是建筑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 雨果;建筑是凝固
的音乐 ——歌德。
建筑往往在造型、色彩、结构与周围的.环境的和谐统一等方面,
给人音乐般的感受,有的象气势恢弘的交响乐,有的似舒缓幽雅的小
夜曲。有的象诙谐生动的变奏曲。好的建筑艺术可以令人震撼,拓展
想象力,让你久久的回味……
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是关于建筑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外。
前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看图回答)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什么路线
什么方向逐次介绍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
线由南向北说明的。
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
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
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
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
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PPT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PPT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
读),要求: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
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3、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并解释重点字词。(请
2个同学读音,PPT更正错误,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矗立(chù)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湛蓝(zhàn)
琉璃(liú lí) 额枋(fāng)
蟠龙(pán) 藻井(zǎo)
中轴线(zhóu) 击磬(qìng)
檀香(tán) 攒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 雍正(yōng)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迥然不同(jiǒng) 水榭(xiè)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向贯穿。
矗立:高耸直立。
矫健:强健有力。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
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
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1段,回答: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
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
心,说明了什么(地位之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3)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确:关于“紫”的三种说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
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
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
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地位、历史
2、齐读第二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
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
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
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
要围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
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
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3、4段,同时PPT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
方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 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列数字 宏大
壮丽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建筑精美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 宏大壮丽
五、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
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
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第3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重点字词;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说明古建筑的一般顺序,
同时了解故宫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的地位。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珍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与现实价值,同时
树立一种大文化观,珍视自己的身边文化载体,同时学会保护鉴赏一
切人类的文化成果。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二分钟演讲;教师念优秀文章
二、导语:学生讲解自己游览故宫的所见所闻导入
三、识记重点字词
四、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按照说明的顺序
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本文的说明顺序具有以下特点:
1、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2、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根据课下查阅的关于故宫的各种资料,与全班同学更加详实地了
解故宫的特点。
五、揣摩品味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的顺序,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
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
产生的自豪感。
快速朗读全文,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中的文字,回答下列问
题:
六、教师总结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布置作业: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更详细的了解故宫的建筑以及布
局,然后采用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第二课时
1、学生分组交流所查的资料
2、上台交流
3、学生评价
4、教师总结
课后记:本课需要图文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被动接受永远
不及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
力求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达到更好学习课内知识的教学效果。
更多推荐
故宫,说明,建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