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6日发(作者:)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

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

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2.

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

( )

A.陕西北部 B.河南中部 C.四川地区 D.东北地区

3.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 )

①连年发生大旱

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

④宦官专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描述的是老百姓对明末起义军的

欢迎与支持。

闯王

指的是

( )

A.陈胜 B.吴广 C.张献忠 D.李自成

5.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占领了西北、华北,成为各地起义军

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建立起

___

政权

( )

A.大顺 B.张楚 C.西夏 D.大元

6.

李自成建立政权的地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

(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洛阳

7.

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

义军失败。这里所说的

明军将领

(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8.

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

A.蒙古族 B.党项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9.1635

年,

(____)

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后金为清。

( )

A.忽必烈 B.努尔哈赤 C.康熙 D.皇太极

10.

清兵入关的

是指

( )

A.嘉峪关 B.玉门关 C.函谷关 D.山海关

11.

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

( )

A.16世纪40年代

C.17世纪40年代

B.16世纪60年代

D.17世纪60年代

12.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

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3.

阅读下列材料:

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

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

……

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

摘自《杨文弱先生集》

材料二

(

明朝末年

)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

之门

;

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

;

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

摘自《豫变纪略》

材料三

远近饥民荷旗而往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

摘自《豫变纪略》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朝后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2)

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神宗朱翊钧

(1563—1620)

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懒皇帝,他在位

48

年,竟有

40

年不上朝,不理政事;明熹宗

(1620—1627

年在位

)

喜欢木工,即位之后不理朝政,任由

魏忠贤等宦官擅权,朝政日益腐败。

材料二:明代后期,皇室贵族疯狂侵占土地,万历皇帝一次就赐给自己的儿子福王土地

2

万顷,导致土地高度集中,

若夫贫民,已无立锥之地

材料三: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共在位

17

年,有

13

年出现大范围的严重灾害,包

括旱灾、蝗灾、水灾、雹灾

……

史书记载

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

”“

千里雨雹

”“

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旱

”“

百姓食土

等。

材料四:起义军发布《剿兵安民檄》称

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

刑罚,不能救民水火

……”

——(

引自清

·

彭孙贻的《平寇志》

)

材料五:

1618

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

1621

年进占辽沈地区。

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

为清,到

1643

年几乎全部占据了关外地区。

请回答:

(1)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明朝灭亡的什么原因?

(2)

有人说明朝灭亡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内忧也有外患,结合材料四和五,说说明朝最主

要的

内忧

外患

分别是什么。

(3)

李自成率领的起义队伍提出

均田

的口号,受到当时百姓的欢迎,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

原话来说明其中的原因。

(4)

清军进入

关内

与哪次大战有关?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

A

解析:依据题干

明朝末年

……

催征如故。

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

发生的原因。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

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

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激化了阶级矛盾,明末农民起义发生。

A

选项符合题意;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结果、影响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BCD

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因为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

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

A

项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因为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

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所以

率先引起农民起义,④宦官专权是东汉后期的政权特点,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所以答案

选A。

4.答案:D

解析:根据

明末起义军

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闯王

指的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故

D

;陈胜、吴广是秦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排除

AB

;张献忠也是明末起义军领袖,但他

没有称

闯王

,排除

C

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

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

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逐渐占领了西北、

华北,成为各地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排除;C项与党项族首领元昊有关,排

除;D项与忽必烈有关,排除。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起义。

1643

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

C

项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1644

年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夹

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B

项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7

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

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因此清朝是由女

真族建立的,故选

D

9.答案:D

解析: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了

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

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1635

年,皇太极改族

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选项

D

符合题意,

B

排除;忽必烈建立元朝,

A

排除;康

熙是清朝建立后的皇帝,

C

排除。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镇守重镇

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因此

是指山海关,故选

D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44

年,清军入关,

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所以

1644

年属于

17

世纪

40

年代;因此只有选项

C

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17

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

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

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

1636

年改国号为清,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与阿骨

打建立的金无关,

B

项表述错误,故此题选

B

13.答案:(1)明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

(2)意义:“均田免赋”的口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和减轻封建剥削的愿望,起义军赢得

农民的拥护,从而迅速发展壮大。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

……

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

和材料二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的信息可知,明后期,土地兼并

严重,农民失去土地;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

矛盾异常尖锐,引发了农民起义。

(2)

依据材料三

远近饥民荷旗而往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均田免赋

的口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和减轻封建剥削的愿

望,起义军赢得农民的拥护,从而迅速发展壮大。

14.

答案:

(1)

材料一说明明朝政府腐败不堪,统治腐朽;材料二说明明朝后期土地兼并恶性

发展;材料三说明明朝后期自然灾害频繁,百姓无法生存。

(2)“

内忧

主要指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外患

主要

指明朝东北部女真人兴起,建立了后金政权。

(3)“

若夫贫民,已无立锥之地

(4)

山海关大战。

解析:

(1)

依据材料信息:

由魏忠贤等宦官擅权,朝政日益腐败、致土地高度集中,

若夫

贫民,已无立锥之地

崇祯皇帝共在位

17

年,有

13

年出现大范围的严重灾害

可知,材料一

说明明朝政府腐败不堪,统治腐朽;材料二说明明朝后期土地兼并恶性发展;材料三说明明

朝后期自然灾害频繁,百姓无法生存。

(2)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

内忧

主要指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李自成建立

大顺政权;

外患

主要指明朝东北部女真人兴起,建立了后金政权。

(3)

依据材料二信息:

若夫贫民,已无立锥之地

可知,李自成率领的起义队伍提出

均田

的口号,受到当时百姓的欢迎。

(4)

依据所学可知,清军进入

关内

与山海关大战有关。


更多推荐

农民,建立,土地,起义军,材料,可知,所学,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