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发(作者:)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
(337)
1.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
言。粗粗了解一点文物史的人都知道,早期文明及其器
物上只有图形,如世界各地的史前壁画,如半坡陶器上
的鱼纹、人脸等。没有文字,因为语言能力不发达。语
言能力发达以后,才有文字,人类文明才真正脱离原始
阶段。而文字的进化本身也循同样过程。最初是图形,
不脱具象,涵盖力很有限,慢慢离开图形阶段,真正成
为文字,表示人的语言能力愈来愈深刻,思维愈来愈独
立。这段文字谈论的主题是:
A.研究文物史的意义
B.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
C.史前文明的表现形式
D.人类思维的演变过程
2.机关幼儿园所获财政补贴逐年提高,难免会令公众质
疑,这是不是在维护一种“特权”。相比街道办园、乡
镇政府办园、农村集体组织办园等公办幼儿园,机关幼
儿园一般优先配置给单位职工子女,而不向社会开放。
这种受到特殊照顾的公职人员子女的幼儿园,从本质来
说,并非完全的公共产品,而是少数人的“自留地”。
拿纳税人的钱为其逐年提高财政补贴,加剧了幼教资源
分配不公的状况。 这段文字最恰当的标题是( )。
A.机关幼儿园的“特权”引发质疑
B.纳税人的钱应该怎么花
C.过度补贴机关幼儿园加剧社会不公
D.机关幼儿园应该特殊照顾吗
3.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
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
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
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
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
低其成本的关键。最能概括这段话主题的是( )。
A.聚乳酸的共性及合成关键
B.聚乳酸的共性与降低成本的新技术
C.聚乳酸超临界流体介质的研究
D.聚乳酸合成研究中复合应用的新进展
4.由于近年来黄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1972 年以来,
黄河有21个年份出现断流;1997 年,黄河断流226
天,断流河段一直延伸到开封,长达704公里。一方面
黄河“闹水荒“,另一方面流域内用水有增无减。专家
预计,到 2010 年,遇到正常来水年份,黄河用水缺口
将达 40 亿立方米;遇到缺水年份,黄河用水缺口将达
100亿立方米,黄河支持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已到
极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
A.黄河水资源利用已突破河流承载的极限
B.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已造成河流常年干涸断流
C.黄河“生命”将很快终结
D.黄河自身平衡的“生态水量”己一去不复返
5.>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和丰富的音乐源泉,不仅孕
育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音乐作品,还哺育了不少音乐天才。
在音乐史上名垂千古的“交响乐之父”、古典主义音乐
的卓越创始人海顿,就是在维也纳谱写了大量的交响乐,
从而名扬全球的。和海顿同时代的莫扎特,他的那些流
芳百世的作品,基本上也是在维也纳居住的时候谱写的。
音乐艺术的一代宗师贝多芬虽然生在德国,却是在维也
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一举成名的。歌曲之王舒伯特,则
完完全全生在维也纳,长在维也纳。>下列说法与这段
文字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莫扎特的作品大部分是在维也纳创作的
B.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古典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C.贝多芬在维也纳向海顿学习过作曲
D.生长在维也纳的舒伯特是歌曲之王
1.答案: D
解析:
主旨概括题。总-分结构,第一句话是文段的主要内
容“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后文展开说明这个顺序的
发展,次选主旨类选项,因此,本题选D选项。
2.答案: C
解析: 这是一段议论文类的材料,文段的论点是文段
最后一句话“拿纳税人的钱为其逐年提高财政补贴,加
剧了幼教资源分配不公的状况”。由此可知,选项B与
文段内容无关,故排除。A、D两项都是对机关幼儿园
补贴过高的质疑,并非作者强调的重点,排除。只有C
选项与文段的论点吻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
项。
3.答案: D
解析:
由提问可知为表面主旨题。
前两个分句的主干是“对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
行了综述”,后一句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
应用”是关键,综合来看即为D项“聚乳酸合成研究中
复合应用的新进展”。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A
解析:
根据提问标志词“意在”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句提到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接下来举
例说明其后果,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黄河支持流
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已到极限”。整个材料构成“举
例说明—提出观点”的分—总结构,主旨的重点就在于
最后的观点。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意在说明过度开
发利用黄河水资源造成的后果,并不能认为“开发利用
水资源是河流常年干涸断流的原因”,B项属于偷换概
念。C项表述绝对化,不能准确说明文意。D项并不是
材料论述的主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A
解析: 选项与文段进行一一对应:A选项原文只是说
“那些流芳百世的作品基本上也是在维也纳居住时谱写”
而并非他大部分的作品,属于偷换概念。B选项对应第
二句“在音乐史上……交响乐之父、古典主义音乐的创
始人海顿”。C选项对应倒数第二句“贝多芬……却也
是在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D选项对应最后一句。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更多推荐
维也纳,黄河,选项,聚乳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