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4日发(作者:)

2020佛山教师考试笔试:同化与内化的辨析

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看到“同化”“内化”时总是觉得自己晕晕乎乎,分

不清楚。它们好像是不一样,但又感觉像是藕断丝连。今天小编就在这里和大家

一起来区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考试中“同化”“内化”的概念主要涉及三

个人:皮亚杰、奥苏贝尔、维果斯基。考试通常以单选题、判断题、例子反选的

形式出现。

首先,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

境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其实就是说,当个体遇到一个新

的事物时,直接把新的事物纳入到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网络体系中,引起知识网络

体系发生数量改变的过程。比如:学生在学习完“鸟”的概念后,又来学习“麻

雀、燕子”等概念,直接将“麻雀、燕子”的概念放入到“鸟”的概念体系下的

过程就是同化。

其次,奥苏贝尔在关于遗忘的理论中提出了同化说。奥苏贝尔认为遗忘实际

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也就是说遗忘的过程是用一些抽象概括

程度比较高的概念来代替抽象概括程度比较低的概念的过程。奥苏贝尔认为遗忘

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通过主动遗忘来减轻记忆负担,简化认知结构。比如:

学生头脑中有“蔬菜”的概念,同时有“冬瓜、蘑菇”的概念,为了减轻记忆负

担,学生就主动将脑海中“冬瓜、蘑菇”的概念遗忘,只记住它们是“蔬菜”就

可以了。除了同化说以外,奥苏贝尔还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了“意义的同

化”的观点。他认为,学生在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使头脑中已有的观念与

新的信息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使得新旧知识同时产生意义的同化。

在奥苏贝尔的意义的同化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观念与新的信息之间有

可能是相一致的,也有可能是形成对比,不一致的。因此,在意义的同化过程实

际上可能涉及到皮亚杰提出的“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最后,维果斯基在其内化学说中指出,内化是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

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在说内化过程是个体把外界环境中

的知识转化到头脑中知识网络体系的过程。一看到这句话,有的同学就马上问到:

那内化过程不是有可能是跟已有的知识网络体系一致,也有可能形成对比,不一

致吗?答案就是:对的。内化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知识是有可能和已有的知识网

络体系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所以维果斯基的内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了皮亚

杰的“同化、顺应”两个过程。

综上所述,不管是奥苏贝尔的“同化”还是维果斯基的“内化”在一定程度

上都包含了皮亚杰的“同化、顺应”两个过程。


更多推荐

过程,知识,概念,内化,遗忘,头脑,考试,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