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发(作者:)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根本否认必然性和规律性。会导致
唯意志论,也会导致宿命论。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
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
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
观精神的显现。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
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
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
唯心主义[英文: Subjective Idealism]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
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
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
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
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片面地理解主观唯心主义会导致唯我论,因为它把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都看作是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的显现和产物,实际上就是认为世界
上 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于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之中,没有个人自我的主
观精神,也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所谓的“心即
理”、“吾心即
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
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
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
代表人物
英国
贝克莱(1684年—1753年);
德国
费希特(1762年—1814年);
中国
孟轲(约前372年—289年)、陆九渊(1139—1192)、王守仁(1472
年—1528年)。
具体主张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英国);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国);
“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
更多推荐
主观,精神,唯心主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