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发(作者:)
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
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
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
诺尔”应拼写为Kokenuur,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
“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
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
“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
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
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
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
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
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
草滩,羊群似云。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
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
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
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
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
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
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
间。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
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
3600~5000米之间。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
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
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
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
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
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
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
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
171.461~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
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
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
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
极端最低气温-31~-33.4℃。
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
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
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
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
雨热同季。
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
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
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
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
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
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
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
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
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
为9.5℃,最低为6℃。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
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
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
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
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
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
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
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
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
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
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更多推荐
青海湖,湖区,湖水,温度,出现,水温,湖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