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发(作者:)
五礼:天人和谐的诚心
【五礼由来】
我们是一个讲究礼节的国家,对礼的重视从古代的五经之一《周
礼》就可以看出来。礼不仅是一套规范,更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所体
现出来的庄重和美的思想。古代的贵族要学习五礼,才能算作是有教
养的人。五礼就是本节的话题。
“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是常用来形容中国的词汇。我们懂
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最
初的礼仪来自人们的饮食生活,叫做“食礼”。最早出现的食礼,来
自远古的祭神仪式。先民把黍米和猪肉放在烧石上烤炙,献给神明享
用,在地上凿坑当做酒樽,用双手掬捧着给神明献饮,还用茅草扎成
长槌敲击土鼓,表达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
食礼是人与神鬼的沟通,后来逐渐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这样就
演变出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先秦五礼”,奠定了古
代礼制的形势。
为了使礼仪更好地发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
作用,周公提出了“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定礼仪和相关
的音乐规范,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制定一套具体的规定。周公的这套
礼乐,维持了周王朝四百年的统治,但是后来礼崩乐坏,社会陷入了
混乱。
周公之后五百年,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他们对周礼继续加
以规范,并且补充了仁、义、礼、法等内涵,食礼成了人与人的伦理
关系,“以礼定分”,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定和正常。经过这三位思想
家的整理,最后形成了《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
礼思想成了社会的核心与灵魂。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种人与人之间
的行为准则和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成为
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是中华民
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五礼内容】
现在所说的五礼,指的是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
宾礼、嘉礼。
吉礼:吉礼是五礼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是对天地、人鬼的祭祀
典礼。祭祀的对象包括天地神名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社稷、
五帝、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祭先王、先祖等。因为人们相信
祭祀祖先神明可以得到保佑,如果天降灾祸则是神明发怒了,所以这
种吉礼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情,古人慎之又慎。
嘉礼:嘉礼是关于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包括
生活的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
之礼。这种礼仪是对日常生活的规范,越到后来越详细,而对女性的
“三从四德”,则是宋代人的发明,之前不特别要求妇女。
宾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使者的仪礼,主要是外交方面的。
军礼:军礼是带兵和打仗的礼节。古人大战是约定好时间地点的,
也会通报自己的主将姓名,交战前相互问候、按时到达、讲信用是最
基本的要求。但是到了春秋以后,有人说“春秋无义战”,那时候礼
崩乐坏了,人们就不讲信用、使用欺诈的手段了。
演奏军乐也是军礼中的内容,还有士兵的穿着,临行时的祈福活
动、回来以后处理伤病和阵亡士兵的后事,这些都有要求。
凶礼:凶礼是哀悯、吊唁之礼。古人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五
谷歉收或者疾病流行,以吊礼哀灾祸,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暴动
和寇乱。
更多推荐
礼仪,饮食,祭祀,社会,古人,士兵,军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