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发(作者:)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背诵+练习) 篇一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2.地球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3.昼夜交替现象可以有多种假设,这些假设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但事实只有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4.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主要有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5.托勒密的“地心说”主要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6.哥白尼的“日心说”主要观点:①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②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③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④(太阳)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及其它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7.“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说”的证据。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8.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9.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10.我们可以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推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11.我们可以根据(昼夜交替)一次是24小时,推断出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12.正午日影四季变化规律: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也就是(夏短冬长)。13.(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圭)是有刻度的平面,(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正午时,表会在圭上投影出暗影。影子长度在四季呈现规律变化,人们还根据影子长短划分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14.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方向(保持不变)。15.地球离太阳近时,北半球处于最冷的(冬天)。地球离太阳远时,北半球处于最热的(夏天)。说明四季变化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16.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1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强,黑夜光弱。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比如(蝴蝶)。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比如(猫头鹰)、(蝙蝠)。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昙[tán]花)、(夜来香)等。17.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比如(枫)树、(杨)树。18.地球的结构模型(地壳),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厚度约(3500)千米。18.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地心说)示意图19.地球的运动现象:昼夜交替形成自转方式(日心说)示意图现象:四季变化产生方式公转特点特点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2.地球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是()、()、()。地球的表面主要由()和()构成。3.昼夜交替现象可以有多种假设,这些假设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但事实只有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确定地球与太阳的()。4.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主要有托勒密的“()”和哥白尼的“()”。5.托勒密的“地心说”主要观点:①地球是()形的。②()处于宇宙的中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而且()。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运动,并且()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6.哥白尼的“日心说”主要观点:①宇宙是()形的,地球是()形的。②天体运动是()运动。③地球是在()的,绕轴(),并且()小时自转一周。④()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及其它行星都围绕()做圆周运动。7.“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说”的证据。比如,()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是宇宙中心的说法。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8.地球的()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9.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越()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乌鲁木齐的()边,所以()比()先迎来黎明。10.我们可以根据太阳的(),推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11.我们可以根据()一次是24小时,推断出地球()一周是24小时。12.正午日影四季变化规律:从夏到冬,逐渐变();从冬到夏,逐渐变()。也就是()。13.()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的天文仪器。()是有刻度的平面,()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正午时,表会在圭上投影出暗影。影子长度在四季呈现规律变化,人们还根据影子长短划分了中国古代的()节气。14.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的,并且方向()。15.地球离太阳近时,北半球处于最冷的()。地球离太阳远时,北半球处于最热的()。说明四季变化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16.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3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白昼光强,黑夜光弱。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活动,称为(),比如()。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比如()、()。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晚上郁金香会()花瓣。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等。17.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的方式过冬,比如()。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比如()树、()树。18.地球的结构模型(),厚度约(),厚度约(),厚度约()千米。)千米。)千米。((18.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9.地球的运动现象:)示意图()示意图现象:形成产生方式方式公转自转特点方向:周期:特点方向:周期:4

昆虫记第5章读书笔记5篇 篇二

昆虫记第5章读书笔记5篇

当读完《昆虫记》这本著作后,大家肯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昆虫记读书笔记记录下呢?《昆虫记》这本书是从昆虫思索人类,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昆虫记第5章读书笔记,盼望你喜爱。

虫记第5章读书笔记1

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时,封面上的昆虫就再一次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他一生的精力写的一本关于昆虫的书,里面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我们不知道的昆虫世界。

当我一章一章的仔细的读过后,我又一次被这些虫子世界的生活所感动。

原先,那些在我眼中弱小无比的小蚂蚁,竟然是厚脸皮的抢劫者,还是凶残杀害其它幼虫的刽子手。

蝉经过四年黑暗的地下生活后,却只为能在阳光中尽情的唱歌一个月,它还是一个聋子,它的歌声它是听不到的,这样的生活太不行思议了。

螳螂的凶狠是在让我想不通,它不但食用自己的同伴,还要吃自己的老公,它连自己的孩子也不管,它的习性真是动物界中最凶狠的家伙呀!

美丽的孔雀蛾,却只有短短两三天的生命,实在令人感到惋惜。蜘蛛的勤劳和它的纺织才能,也实在令人惊异!

1 看过书中昆虫的生活与习性,使我知道了什么是耐心,什么叫细致,什么叫责任。同时,我也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也学会了去尊敬爱惜每一个生命。

虫记第5章读书笔记2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昆虫记》,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方法写了五花八门的昆虫的生活、奇怪的习性、什么性格、什么特点,还有它们的惊奇的外号,及为什么会叫这种外号,比如说:蝉的外号是“自由的歌者”;看起来好看的螳螂的外号竟然是“天生的杀人狂”;没“变身”的毛毛虫是“列队虫和气象台”;可怕的黑腹狼蛛是“闪电毒手”……

读完《昆虫记》这本书,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本科普书,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清爽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好玩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详细而具体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我的四周,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很多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集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让我沉醉在昆虫的世界。这本书还让我懂得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很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像。这本书不是作家制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实实在在的描写昆虫的生活,细致入微的观看并描写,有很多是有科学依据的。

2

饲养荷兰鼠技巧 篇三

饲养荷兰鼠技巧

豚鼠又名荷兰鼠、荷兰猪、天竺鼠、几内亚猪,在动物学的分类是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豚鼠属。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荷兰鼠的饲养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荷兰鼠的饲养技巧

豚鼠体型短粗而圆,头较大,眼大而圆还明亮,耳圆,上唇分裂,耳朵短小;四肢短,前脚具4趾,后脚3趾,无外尾。人工培育许多品种,除安哥拉豚鼠披长毛外,体毛皆短,有光泽。体毛有黑、白、灰色、褐、巧克力色等,也有具各色斑纹的。

豚鼠的体形在啮齿类动物中偏大,体重在700-1200克(1.5-2.5磅)之间,体长在20-25厘米(8-10英寸)之间。它们的平均寿命在4到5年之间,不过据2006年吉尼斯大全记录,最长寿的豚鼠存活了14年10个月之久。

荷兰鼠的生活习性

豚鼠是 啮齿目豚鼠科的通称,因肥笨且头部长的像猪得名豚鼠。豚鼠科共5 属15种,为南美洲特产。栖息于岩石坡、草地、林缘和沼泽。穴居,集成5~10只的小群,夜间寻食,它是素食主义者,在食物上没有特殊要求,体质强健不易生病。主要吃植物的绿色部分,以杂草为主食,青草、菜叶等它都喜欢吃。

豚鼠还具有以下生活习性:

1.喜群居,头大,颈短、耳圆、无尾,全身被毛,四肢较短,前肢有四趾,后肢有三趾,有尖锐短爪,有抓人的习惯,不喜于攀登和跳跃,习性温顺,胆小易惊,有时发出吱吱的尖叫声,喜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

2.嗅觉、听觉较发达,对各种刺激均有极高的反应,如对音响、嗅味和气温突变等均极敏感,故在空气混浊和寒冷环境中易发生肺炎,并引起流产,受惊时亦易流产。

3.豚鼠是草食性动物,嚼肌发达而胃壁非常薄,盲肠特别膨大,约占腹腔的1/3容积,粗纤维需要量比家兔还要多,但不像家兔那样易患腹泻病。

4.豚鼠食量较大,对习惯了的食欲旺盛,但对变质的饲料特别敏感,常因此减食或废食,甚至引起流产。对抗菌素也特别敏感,投药后容易引起死亡和肠炎,如使用青霉素,不论剂量多大,途径如何,均可引起小肠和结肠炎,甚至使其发生死亡。对青霉素的敏感性比小鼠高1000倍,故用青霉素治疗时应特别小心。与大鼠和小鼠相反,它夜间少食少动。

5.豚鼠属于晚成性动物,即母鼠怀孕期较长,为63(59~72)天,胚胎在母体发育完全,出生后即已完全长成,全身被毛,眼张开,耳竖立,并已具有恒齿,产后一小时即能站立行走,数小时能吃软饲料,2~3日后即可在母鼠护理下一边吸吮母乳,一边吃青饲料或 混合饲料,迅速发育生长。

荷兰鼠的生长繁殖

豚鼠繁殖率高,抗病力强,性成熟早,性周期短,一般为16天左右;妊娠期为60-65天,每年可产6胎,平均每胎产4-8只,仔猪100克左右,产下就会采食、活动。仔鼠35天性成熟,一对豚鼠一年可循环繁殖80对。

豚鼠的平均性周期为16.5(12~18)天,妊娠期68(62~72)天,哺乳期21天,平均产仔数3.5(1~6)只,为全年、多发情性动物,并有产后性周期,豚鼠在正常情况下全年都表现出生性周期的往返循环。豚鼠在48小时之内或在哺乳期的某个时间内又可能受孕,称产后性期或反常怀孕。

荷兰鼠的饲养方法

豚鼠是草食性动物,一般来说青草,野菜,植物的根叶,甚至萝卜皮苹果皮和西瓜皮都可以是它们最爱吃的美食。主人每天给豚鼠喂食,一般一天喂三次,早、午、晚各一次,在喂青饲料的同时,还要给它补充一些精饲料,一只成年的逆毛绒豚一天需要精饲料50克左右,一般早晨喂20克,晚上喂30克。同时为豚鼠准备充足的饮用水,还可以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以防止豚鼠出现坏血病症。

荷兰鼠的饲养须知 饲养箱

豚鼠如果购买的时候还来不及为它准备一个窝,可以先找一个箱子(抽屉箱,禁止拿木头、纸箱等,它们会啃食的),里面铺一些干净的碎布(一般正常来说会选择木屑、纸屑等铺垫)。因为报纸上的油墨对小动物不好,最好不要使用。这个箱子只是暂时的,因为当它适应了环境胆子变大之后,就会开始用箱子来磨牙,也许就会偷偷溜出去了。所以你必须准备一个合适的结实的箱子来给它做窝。你可以购买市场上的饲养小动物的箱子或者土拨鼠类饲养专用箱。前一种饲养箱内部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托盘,中间是铁丝网。优点是打扫方便,缺点是动物的脚容易陷入铁丝间而造成受伤。而土拨鼠专用饲养箱则只有一层,体积稍微大一些,开口在上方。用它饲养时内部必须铺上木屑锯末等。动物活动方便,缺点是排泄物不好打扫,且必须经常打扫更换垫材。注意饲养箱要尽可能的大一些,否则它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运动而发胖,甚至造成精神紧张等问题。多只饲养时更是如此。推荐使用艾妮丝大号或加大号兔笼,性价比高。铁丝网上要铺上脚垫,避免猪猪生尿疹。存放地点注意避开猫狗,避免日光直射和风吹雨淋,注意通风。

食盆

避免选择塑料的或其它会被啃食的材料。应当选择陶瓷或者不锈钢质地的,有一定分量且不容易被打翻的。

食物搭配

养殖达人认为,荷兰猪的日粮= 草+蔬菜+水果+专业饲料+水。

荷兰猪的生理结构比较特殊,其嚼肌发达,胃壁薄,盲肠特别膨大,对粗纤维的需要量很大,这就决定它是以草食为主的“素食者”。一般而言,六个月前推荐饲喂苜蓿干草,六个月之后推荐提摩西牧草。此外,荷兰猪是夜行性动物,晚上应适当多喂一些食物。[1]

饮水

为了保持饲养箱内的干燥,建议使用滚珠饮水器。(仓鼠用的真空饮水器豚鼠是喝不到水的)猫狗用的太大,不适合,仓鼠的太小,也不行,最好是专用的,250毫升的就可以了。 繁殖

如果希望繁殖,可以饲养一对,或者一公两母。豚鼠的怀孕期大约60~70天。幼鼠一出生就具备牙齿和皮毛,眼睛也已睁开,可立即开始进食。但是建议幼鼠出生2周内不要单独饲养,还是由母鼠照顾比较好。幼鼠约3个月后即达到成熟期。

同时请注意,豚鼠的最佳怀孕期5~9月龄。如果超过或者低于这个时间。就会流产、难产等。

荷兰鼠的注意事项

豚鼠一些禁忌食物:首先是豆类制品,例如:豆腐,豆腐中含有较多含量的钙,会与部分蔬菜中的草酸反应生成草酸钙,会对小豚鼠身体产生有害影响,如:尿路结石。

其次,小豚鼠嗅觉很灵敏会对一些气味很重的食物产生厌恶感,所以尽量不要喂它气味很重的食物。

注意:它的天敌太多,外出时要千万小心老鼠、猫、狗等动物吃掉。

豚鼠对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需要量要求较高,当含量不足时会引起生长受阻、皮炎、脱毛、皮肤溃疡、小红细胞贫血。在生活中,饲养者会发现豚鼠会拒绝苦、咸和过甜的饲料,对限量饲喂也不易适应。豚鼠经常喷射含唾液和食入物的水,而弄脏吸水管和饮水。因此给豚鼠准备的饮食器具也需要采用特殊的饲喂器和饮水器,这些食用器具还要经常消毒、更换饲喂器和饮水器。

为了保证豚鼠的身体干净健康,饲养者还要定期的给豚鼠洗澡。但是无需频繁的给宠物鼠洗澡,洗澡的时间可以根据豚鼠身体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而且在给豚鼠洗完澡之后,要及时的用吹风机将其湿漉的毛发吹干,防止豚鼠着凉生病。

蛇的生活习性 篇四

蛇的生活习性

我国地域广阔,地势和地形多样,气候多变,因此在我国有许多不同品种的蛇生存。但是即使品种不同,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基本上是一样的,主要表现在蛇类喜欢栖息在温度适宜、距水源较近的 地方,蛇窝距水源不会超过300米,便于觅食和饮水。另外,食物 丰富、捕食方便、易于隐身的环境也是它们生存的重要条件,其多 在坟丘、洞穴、岩缝、石缝、草地、树丛、河溪、老鼠或田鼠遗弃 的洞穴栖息。

1.蛇的活动与光照关系

蛇的活动有时还与光照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光照对它们的影响,一般可以将蛇分为三类:一类是非常喜欢光照,在白天活动、晚上人洞休息的蛇,称之为昼行性蛇,例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王 锦蛇、乌梢蛇、灰鼠蛇就属于这类;第二类就是与第一类明显相反的,它们害怕强光照的照射,喜欢在白天隐伏在洞穴或树丛中,到 了晚上才出来觅食、活动,称之为夜行性蛇,例如金环蛇、银环蛇、赤链蛇、虎斑游蛇、烙铁头等;第三类是介于两者之间,不是特别喜欢强光,但也不能没有光照,只是在光照较弱时活动旺盛, 它们多在晚上、清晨或阴雨天的白天活动,称之为晨昏性蛇,如五步蛇、蝮蛇等,它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耐寒性比前两种强。

2.蛇与温度的关系

蛇是冷血动物,外界环境的温度决定了蛇的生活能力。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变动,因此对周围环境温度极为敏感。蛇的活动温度是10〜35℃。春天来临时,当环境中的气温 逐渐上升到10℃以上时,蛇会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随着温度 的进一步提高,它们的活性也日益旺盛,开始摄食、交配、生长发 育等;而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5℃以上时,它们也会感到不舒服, 这时会进人避暑状态,常到阴凉处栖息或到水中洗澡;到了 10月 中下旬,外界气温下降,蛇会渐渐地减少采食量、降低活性;当温 度进一步下降,达到13℃以下时,它们就会寻找温暖干燥的地方, 进人冬眠状态。这时往往是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蛇聚集在一起,通常 会聚集在地势高燥处的洞穴里或者是树洞里越冬,这样可以使温度 升高几度,并且能减少蛇体内的水分散失。这个在野外聚集了大量 蛇的地方,我们通常称之为“蛇窝”。通过群居可以保温和维持蛇 体湿润,对提高成活率与繁殖均有益处。

如果蛇所处的环境温度在很长时间内处于5℃以下或45℃以 上,或者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温度变化幅度超过5℃时,蛇类1小时之内就会大量死亡。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蛇的冬眠,冬眠是蛇的重要生活习性之一, 也是蛇类适应环境的一种遗传特性。由于各地气温不同,进人冬眠 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加之性别与年龄不同,进人冬眠早晚也有差异。对于同一品种蛇来说,雌性蛇先于雄性蛇进人冬眠,成年蛇比幼蛇先冬眠,北方蛇比南方蛇早冬眠。在养殖过程中发现,自然状 I 态下的蛇类冬眠场所,一般都在冻土层以下干燥无水的洞穴或岩石 ― 缝中,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蛇的身体受到冻伤。由于蛇在冬眠时不进 I 食,但又消耗着自身的营养,所以死亡率较高,在自然条件下,冬概眠期蛇的死亡率会达到35%〜60%。

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蛇的新陈代谢越快,它的活动频率,也就越强。在温度过低或过高时,蛇便会钻入洞穴中冬眠或夏眠,因此蛇类有冬蛰春出、夏秋活跃的习性。

总的来说,蛇类活动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受光照的影响大得多。如昼行性的眼镜王蛇,在春秋季节是喜欢在白天活动的,但是在十 分炎热的夏天,它也忍受不了白天的高温,这时经常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洞穴里避暑,到了夜间温度下降时,它们才出现在野外进行觅食及其他活动;同样的道理,蝮蛇是晨昏性蛇类,在温度较高时它们喜欢在早晨或黄昏时活动,但是在早春或仲秋以后的低 温天气,人们会发现螋蛇并不爱在早晨或黄昏活动了,而是常在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时出没,夜间活动得就更少了,这就是温度对它们的影响造成的。

3.蛇的栖息环境

不同的蛇,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是水栖性蛇,喜欢栖息在水里;有的是陆栖性蛇,喜欢栖息在陆地上;而有的是树栖性蛇;还有的蛇是多栖性的,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临时改变不同的栖息场所。大多数蛇是在陆地上生活,而人工养蛇一般是从这一类中挑选的,可选择性比较大,便于人们从中挑选。

这里介绍几种蛇的栖居场所,眼镜蛇喜欢栖息在山坡、丘陵及 山脚下的灌木丛中和平原的墙基、石缝、坟堆等地方;眼镜王蛇喜欢栖息于平原及山区的山溪边,有时也会爬行在树上栖息和在岩缝 内生活;五步蛇喜欢栖息在山区的林地附近,它们喜欢在树旁、山洞的岩石上、阴湿的石隙里、小溪旁边的岩石和杂草丛中盘卧成一 团;蝰蛇在不同的季节栖息环境略有改变,夏季喜欢栖息在丘陵地 带,而到了越冬前,它们会迁至平原进行冬眠,而在气候凉爽的秋天,它们又喜欢在稻田或阴暗而凉爽通风的地方栖息;金环蛇喜欢 潮湿的环境,因此它们常栖息在潮湿环境地带和水边,例如在平原 及丘陵地带的水田、塘边的低洼湿地,常常见到金环蛇的身影;银 环蛇多在水田、塘边及低洼湿地活动,活动亦在夜间;蝮蛇喜欢相 对干燥的地方,因此它们都会栖息在平原及丘陵地带,于废弃的墙 角处、废圩、破旧的老房子、长期不用的破仓库、村落前后或菜地 里活动;竹叶青多活动于丘陵山区溪边及草丛灌木中,早晚活动频繁。

4.蛇的活动与季节

一年四季的更替,决定了温度的变化,也就直接决定了蛇的活 跃程度不可能是一样的。在初春和晚秋时,由于外界气温过于低下,蛇可能还处于冬眠状态或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它们的活动 就非常少;而在盛夏,由于外界气温太高,蛇的活动也是非常少的。只有在温度适宜蛇生长发育时,它们才出来活动,晚春、初 夏、初秋和仲秋是蛇最活跃的时期。

5.其他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蛇的生活习性

最显著的气候条件就是风和雨,这些气候因素直接影响蛇的活动。总的来说,大部分蛇是怕风怕雨的,在大风天或大雨天,蛇基本上不出洞;在3〜4级风时,蛇很少出洞活动,这可能与这种和爽的风力正好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在有台风来临的前夕,就会有大量的蛇出来活动;在夏季暴雨过后的当天夜里,蛇会倾巢外出,这是因为洞中闷热难受,它们憋不住才出洞透气的。另外,不同品种的蛇对风和雨的喜好程度不同,也决定了它们在风天和雨天的活动能力不一样,例如乌梢蛇、眼镜王蛇、王锦蛇等,喜欢在晴朗的白天出洞,盛夏时节有时改在清晨或黄昏,一旦下雨便潜回洞中。可是竹叶青、五步蛇却恰恰相反,喜在雨天活动。

6.反常的活动行为

有一些蛇可能还具有一些反常行为,这时一定要仔细观察。例如夜行性的蛇,如果在白天“反常”出来,大多是由于体弱或有病,应抓紧隔离治疗。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那就是少数健康的公蛇也喜欢白天出窝活动,那是为了寻找配偶而出现的一种临时性反常行为。当然,健康蛇与病蛇从外观上看是很容易分辨的。

更多推荐

豚鼠,地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