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2011山西中考数学试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公开课教案第【1】篇〗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
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
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
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
的形状是不同的。此外,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二、教材处理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
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
动,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
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
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
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等。
四、教学流程预案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
是同一图形,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借机引出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这一环节我预设为三项活动。
1、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承接导入时的情境,我准
备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活动,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
更多推荐
学生,观察,教学,活动,学习,数学,物体,空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