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发(作者:)
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篇一
崇实女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主备人:冯晶 集备人:蒙多慧 编号
课题 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其他地理特征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通过读图分析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各地域的差异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
教学过程(教师) 个性备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新课引入: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高潮部分。这首歌曲的歌词描绘了青藏高原的壮丽景色。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讲授新课
一、世界屋脊
[活动]:读图“布达拉宫”图和“青藏高原”,思考问题:同学们觉得青藏地区有哪些自然地理特征呢?(“高”、“寒”)
[活动]:读图“青藏地区的地形”,思考问题:
(1)从图上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大致是在什么地理位置?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青藏高原的海拔大概是多少?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地和盆地。
(3)从图上可以看到哪些河流发源于该地区?
青藏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活动]读“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和冰川”,思考问题:
(1)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如何?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的显著特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2)如此高海拔的地区,它的气候怎样呢?
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活动]:读图“拉萨、成都两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问题:
第 1 页 共 5 页 崇实女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主备人:冯晶 集备人:蒙多慧 编号
(1)同纬度的拉萨和成都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如何?
拉萨温度比成都低,降水量明显少于成都。
(2)为什么同纬度的两个城市气候会有这样的差异?
两个城市纬度相同,但一个是成都平原,另一个是青藏高原,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所以,气温偏低。同时,由于海拔高,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容易到达这里,所以青藏地区的降水量少。
[提问]如果我们去青藏地区旅游应携带哪些物品?
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冬寒夏凉,日温差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非常强烈,应带上防晒霜、太阳眼镜、帽子、氧气瓶和防寒服以及急救箱等物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大家知道了这里由于海拔“高”,所以气候“寒冷”。
四、板书设计
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世界屋脊
五、作业:《考试指南》相关习题
六、教学反思:
第 2 页 共 5 页 崇实女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主备人:冯晶 集备人:蒙多慧 编号
课题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识与能力: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通过实例,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农业。
教学过程(教师) 个性备课
一、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1、青藏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如何?
二、讲授新课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承转]前面我们一起了解了青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那么该地区的农业又有和特点呢
[活动]:读“青藏地区的草场”和“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思考问题:
(1)青藏地区的主要牲畜有哪些?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2)为什么青藏地区会有如此独特的牲畜呢?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生长和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3)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青稞、小麦
(4)青藏地区的主要的农业类型是什么?种植业分布地区?
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出,由于青藏地区的海拔高,气温较低,因此种植业都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小麦、青稞喜温凉。
[活动]读图,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并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热量条件: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积温较高。
第 3 页 共 5 页 崇实女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主备人:冯晶 集备人:蒙多慧 编号
水源、土壤条件:位于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有灌溉水源。土地肥沃。
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气温较高,日温差大,太阳照射时间长,积温较高;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土地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
[活动]:读图“酥油茶、青稞酒和糌粑”和“藏区的碉房”,思考:青藏地区的人们的主食和住房有什么特征呢?
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青稞酿造的青稞酒。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在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影响下,形成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以及在其影响下藏族居民以糌粑和牛羊肉为主食的生活习惯。
四、板书设计
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五、作业:《考试指南》相关习题
六、教学反思:
第 4 页 共 5 页 崇实女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主备人:冯晶 集备人:蒙多慧 编号
第 5 页 共 5 页
上海历年平均气温 篇二
第一节气温
一、平均气温、年日较差、极端气温
平均气温上海市区15.8C,郊区15.2〜15.7C。7月最热,平均气温市区27.8C,郊区27.4〜27.7C。1月最冷,平均气温市区36C,郊区3〜3.7C。上海有系统、规范化的气温观测记录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1990年累年平土§气温为15.5Co
历年平均气温有升高趋势,在20世纪30年代已有显示。同治十二年至1930年的平均气温15.2C,1931〜1990年平均气温15.8Co80年代平均气温16C,其中1990年17C,为最高记录。1951〜1990年平均气温15.8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8C,平均最高气温31.8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6C,平均最低气温0.5C。地区年均气温差异不大,崇明、嘉定两县略偏低,为15.2C、15.4C,与温度偏高的宝山区和上海市区比较,相差不超过0.5C。
年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市区24.2C,郊区23.7〜24.7C。日较差7.5C,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6〜7时。日较差以春季4〜5月和仲秋到初冬的10〜12月为最大,达到7.9〜8.2C。年较差比内陆地区略小,上海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的西部内陆地区,冬季气温则略高。气温日较差较小,白天气温低于同纬度西部内陆地区,夜间则略高。9〜11月平均气温18.1C,3〜5月13.8C,秋温高出春温4.3C。最冷月与最热月比内陆地区略为滞后,1月与2月平均气
温差值1.1C,8月与9月平均气温差值
极端气温7、8月是最热季节,平均气温27.8C、277C,午后平均最高气温31.8C、31.5C。全年高温日数不多,一日内最高气温大于35c的炎热天气,平均有7.6天,占7、8月总日数的12%,占全年炎热天气8.5天的90%。极端最高气温,出现过40.2C(1934年7月12日)。出现最高气温大于37C酷热天气的年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1948年,有28年出现频率67%;1949〜1990年有11年,出现频率26%。1月和2月上中旬是全年最冷季节,各旬平均气温3〜5C,早晨平均最
低气温0〜1C,一日内最低气温小于-5C的严寒天气日数,平均约有4天,占1月和2月上中旬总日数8%,占全年严寒天气日80%o清同治十二年至1990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过-12.1C(1893年1月19日)。光绪三十三年至1948年,平均每年严寒天气有7天,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C的出现过6年(19101917、1920、1931、19401943年)。1949〜1990年,平均每年有4天出现严寒天气,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C出现过1年(1977年1月31日)。
二、四季分配
上海四季,春季约4月2日〜6月15日,75天;夏季约6月16日〜9月17日,94天;秋季约9月18日〜11月19日,63天;冬季约11月20日至次年4月1日,133天。依清同治十二年至1990年平均气温,上海温度年型可分为暖年(年平均气温二16C)、平年(年平均气温15.0〜15.9C)和冷年(年平均气温<15C),分别占21%、64%、15%。1930〜1990年,暖年占37%,平年占61%,冷年占2%。暖年四季温度都偏高,尤以冬、夏最明显。夏季最高气温35C以上炎热日数比平年多1倍,冬
季多温暖,秋季低温天出现推迟,初霜也迟;春季回暖偏早,终霜也早。无霜期较长,“倒春寒”很少。冷年四季温度都偏低,尤以春、秋最明显。秋季降温较早,初霜也早。春季回暖较迟,终霜也迟。无霜期缩短,常有“倒春寒”。夏季较凉爽,炎热期不长。冬季较寒冷,有严重冰冻。平年四季温度有的季节偏高,有的偏低。春秋季气温多数偏高,少数年份夏热而冬寒,或夏凉而冬暖。也有春温较低或秋温较低的。
三、无霜期
清同治十二年至1930年,年均无霜期214天,平土§始于4月8日,终于11月7月。1931〜1990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始于4月2日,终于11月15日。70、80年代,无霜期延长至230天。
四、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C,初日平均为4月1日,终日为11月22日,共236天,和无霜期基本相近。全年10C以上的有效积温平均为2699c・日(活动积温为5202c・日),1990年最暖为2994c・日(活动积温为5664c・日),1957年最冷为2449c・日(活动积温为4859c・日)。积温地区差异不大,宝山区和市区积温值略高,崇明县最低,其他郊县积温都较接近。
五、地温
地表最热月(7月)平均地温305C,最冷月(1月)为4.1C。40厘米深地温,最热月为8月,平均27.1C;最冷月为2月,平均7.4C。160厘米深地温,最热月为9月,平均23.1C;最冷月为2〜3月,平均11.4C。320厘米深地温,最热月为10月,平均20.0C;最冷月为4月,平均14.5C。深度增加,地温年较差减小,最热月与最冷月愈推迟。清光绪二十九年至1944
年对井深4.9米处井水温度观测统计,最热月为11月,平均169C;最冷为3月,平均127C。深度达20米,地温年变化基本
消失。1961〜1990年5厘米深度地温,以金山、松江两县最高,全年平均174C;川沙、南汇、奉贤等县次之,为17.2〜17.3C;
嘉定县、宝山区和上海县莘庄镇为16.8〜16.9C;徐汇区龙华镇最低为16.5Co 的59。年上海各月气温指标平均值情况表.
项目
平均气温
平均好砒混
平均最低3温
平均d兢差
平均昼温
平均夜温
平均地温(5cm)
L
泪
月
3.6
0.5
7.2
5.7
2,1
4.6
涓
84
鼠T
12.6
1.6
5」
L5
10.5
4月
14,1
18.5
10-5
5月
19.0
6月
S.7
6.8
Is.i5.8
9.2
8.1
16.4 21.2 25.4
12.3 17.3 21.9
14.8 19.3 24.1
23,4
2Z.4
27.3
15.6 20,3
7.9
?.1
明
27.8
31.3
24.3
10月
11月
23,6 1£,2
12,4
31,5
27+3
22.4
16.8
24^
20.5 14.5
8.7
L;
5.3
6.8 7.S 3.1
20.8
29.6
25.5 20.3
U.6
26.3 20.2 22.1 16.4 10.6
28.9 29.1
乩3
1E.712.8
瞋
21T
9月 L泪 全年
6.2 15.8
2.5
8.2
8.6
4.4
6.9
1S.9
LZ4
7.5
17.9
14.1
15.6
更多推荐
地区,青藏,气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