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菏泽一中数学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张爷爷
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
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 “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
“做一做”
教学反思:
略
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9页例1、例2,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同学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
关系。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按教科书第29页例1所示方块图制成实物或图形,并自制若干计数器供同
学使用。
教学过程:
1.复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后面数出5个数来。
①73,74,75,76,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29,39,49,____,____,____,____,____。
(2)99是几位数?再添上一个是多少,它是几位数呢?
2.导入新课
怎样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
3.新课
(1)教学例1.
先出示一个小木块,要求同学随着教师的小木块的逐个出示,一个一个地进行数数。当
数到10时提问:
“十里面有几个一?多少个一是十?”
教师把十个小木块换成一个由同样多木块排成的木条。
提问:“能不能十个十个地数数?”
随着木条的逐个出示,同学一十、二十……地数数。数到九十时提问:“它加上一个十是
多少?”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多少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个小木条换成由100个小木块排成的一层木块,然后说明,刚才数数是一个
一个地数和十个十个地数,一和十是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今后数一些较大的数,还可以一
百一百地数,用红笔在“十、一”左边板书“百”。
教师把木块一层一层地出示,同学一百、二百……地数数。数的过程中教师提问:
“刚才数了几个一百,是多少?”
“再添上一个一百是几百?”
当数到九百时问:
“九百里有几个一百?”
“再添上一层,就是几个一百?是多少呢?”
多让一些同学说一说。教师用红笔在“百”的左边板书“千”,并重述九百再添上一个百就
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的结语,让同学齐读一遍。
教师说明,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紧挨着的邻居,所以又称它们
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让同学看教科书第29页例1的插图,要求联想刚才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地
数数过程,回答: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是什么关系?”(10个一是十,我们就说十和一是十进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是什么关系?”
“那么千和百之间是不是也是十进关系?为什么?”
随着同学的回答,教师在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板书:10
(即 千 百 十 一)
/ / /
10 10 10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表述这个关系,再让同学复述。
教师稍加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
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更多推荐
同学,数据,教师,木块,计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