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发(作者:小升初分班考数学试卷陕西)

晓澳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

趣味数学 组 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7.1

参加人数

24

活动地点 三年一班教室 辅导员

主题 速算与巧算(一)

活动内容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节课

和下一节课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

如下:

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

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

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

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

数比80小。于是得到

总和=80×10+(6-2-3+3+11-

=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为了清楚起

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

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

为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

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作为“基准”的数(如例1的80)

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由例1得到:

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

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在使用基准数法时,应选取与各数的差较小的数作为基准数,这

样才容易计算累计差。同时考虑到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法能够方便

地计算出来,所以基准数应尽量选取整十、整百的数。

例2 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

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求平均

每块麦田的产量。

解:选基准数为450,则

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

=50,

平均每块产量=450+50÷10=455(千克)。

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的九九表中已经被同学们熟知,如

7×7=49(七七四十九)。对于两位数的平方,大多数同学只是背熟

了10~20的平方,而21~99的平方就不大熟悉了。有没有什么窍门,

能够迅速算出两位数的平方呢?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凑整

补零法。所谓凑整补零法,就是用所求数与最接近的整十数的差,通

过移多补少,将所求数转化成一个整十数乘以另一数,再加上零头的

平方数。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更多推荐

基准,数法,加数,方法,同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