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初中数学试卷三科)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听课记录
一、情境引入
1、 出示游乐园主题图
出示价目表:从价目表中你看明白了什么?
2、 出示数学问题
(1) 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生列式:92=18
29=18
师:92和29分别表示什么?(小结:9个2)
师:运确实是都用什么方法运算的?(口诀:二九十八)
(2) 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102=20
210=20 口诀:没了?
二、探究算法
1、那你是如何算出来的?把你的方法用最简洁的方式写在本子上。
(1)生尝试写方法
A、18+2=20
B、2+2+2+2+2+2+2+2+2+2=20
C、10+10=20
D、21=2,210=20
师:每一种方法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解读每种方法
A、18+2=20―――29=18,18+2=20(9个2再多1个2)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B、10个2
C、2个10
D、21=2,210=20
(针对方法D)师:你认为这两个珠子应该放在哪一位上?(生:十位)
师:它是确实表示1吗?(不是,1个十)
板书:21个十=2个十
(3) 比较:第1、第2种方法专门像,像在哪?
(差不多上把2看作一份,表示10个2)
第3、4种方法专门像,(10个一份,2个10)
(4)小结:运算时把10个2看成了2个10
(5)即时口算:10?
2、出示320= ,你如何算?
出示计数器,师:哪个是拨出来的320,什么缘故?
320=60,生说方法
(2)其他的呢?你明白它们拨的分别是哪道乘法算式吗?
生写:3200=600 32021=6000 32=6
(3)师:在运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相似的地点?
生:差不多上32=6
师:如何都会是32=6呢?
课件去掉计数器,留下珠子,差不多上:2个为一份,共3份。
师小结:差不多上2个一份,有3份,32=6
(4)课件出示:32=6
320=60
3200=600
32021=6000
师:差不多上32=6,如何后面的算式长得不一样呢?
生:它们所在的数位不同。
课件演示珠子在不同数位上的移动,
师:写结果时6不管数位行吗?(明白得在每个数位上的含义)
师:都用到了哪句口诀:二三得六
(5)二三得六还能帮我们运算哪些算式?
生: 2300=600.
小结:口诀还能帮我们解决这么多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27=14 207=140 2021=1400
2、408= 4008= 师:他落了哪个算式?
3、出示3003,运算时发觉了什么小隐秘?以后都加两个0吗?
4、4005=2021,400在百位上,2021后面如何有3个0呢?
生:45进位了。
四、回忆总结:今天的口算差不多上如何算的?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出示1233=你是如何算的?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小结:1233在里面找到了今天学过的口算。
更多推荐
教师,方法,出示,运算,概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