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发(作者:福建新高考数学试卷题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大全
1
.甲数比乙数少
A
.
11
10
1
,甲数相当于乙数的(
)。
10
B
.
10
11
C
.
10
9
D
.
9
10
5
2
.一堆水泥,用去,用去的和剩下的比(
)。
8
A
.用去的多
砖能正好铺满。
B
.剩下的多
C
.无法比较
3
.小波家的卫生间地面是长方形,长
240
厘米,宽
160
厘米。选择下面(
)种规格的地
A
.
B
.
C
.
D
.
4
.
7
的分子乘
2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
10
B
.除以
2
B
.
x4b
C
.加上
2 D
.减去
2
C
.
4b
A
.乘
2
A
.
xb
{}
答案
}B
【解析】
5
.刘亚今年
x
岁,妹妹比刘亚小
4
岁,再过
b
年,妹妹(
)岁。
由
“
妹妹比刘亚小
4
岁,
”
得出妹妹的年龄=姐姐的年龄-
4
;再过
b
年,妹妹的岁数是妹妹
今年的年龄加上
b
,由此得出答案。
【详解】
妹妹今年的岁数:
x
-
4
,
再过
b
年,妹妹的年龄:
x
-
4
+
b
。
故答案为:
B
。
【点睛】
关键是把给出的字母当做已知数,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6
.下面说法对的的是(
)。
A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B
.一个陶瓷杯子的体积和它的容积一样大。
C
.真分数都小于
1
,假分数都大于
1
。
D
.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0
除外),分数的大
小不变;
B
.体积是指物体所在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两者不相同;
C
.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数,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D
.自然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是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是奇数,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
就是偶数。
【详解】
A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原题说法错
误;
B
.一个陶瓷杯子的体积和它的容积不一样大,体积要大于容积,原题说法错误;
C
.真分数都小于
1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
,原题说法错误;
D
.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原题说法对的;
故答案为:
D
。
【点睛】
本题综合性较强,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7
.钟面上的时针从
12
起走到
5
,经过的部分是一个圆心角(
)
°
的扇形。
A
.
30
{}
答案
}D
【解析】
【分析】
钟面上
12
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
12
份,每份所对应的圆心角是
360°÷12
=
30°
,即每两个
相邻数字间的夹角是
30°
,即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时,绕中心轴顺时针旋转了
30°
,时针从
12
起走到
5
,走了
5
个
30°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30°×5
=
150°
即钟面上时针从
12
走到
5
,时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150
度,即经过的部分是一个圆心角
150°
的扇形。
故答案为:
D
【点睛】
关键弄清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相邻的另一个数字绕中心旋转了
30°
。
8
.下列说法对的的有(
).
①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②1+2+3+……+30
的和是奇数
,3×5×7×2
的积也是奇数.
③
如下图,甲的面积是乙的面积的
2
.
1
B
.
60 C
.
90 D
.
150
A
.
①
和
②
{}
答案
}C
B
.
②
和
③ C
.
①
和
③
【解析】
【详解】
略
2
9
.
2
的分数单位是(
________
),再增加(
________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5
5
10
.=(
)
÷12
=
6
18
=(
)(填小数)。
11
.
15
和
12
的最大公因数是(
________
),
8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是(
________
)。
12
.把一根长
5
米的绳子平均分成
6
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13
.笑笑买了
m
支铅笔,每支铅笔
0.8
元,他付给营业员
10
元钱,应该找回
(
________
)元。当
m
=
8
时,应找回(
________
)元。
14
.
m
和
n
是两个非
0
自然数,将它们分别分解质因数是:
m25a
,
n35a
。如果
m
和
n
的最大公因数是
35
,那么
a
(
________
),此时
m
和
n
的最小公倍数是
(
________
)。
1
1
15
.一本故事书有
120
页,小明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余下的,第三天应从
6
4
第(
______
)页读起。
16
.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
25.12
米,它的面积是(
________
)平方米。
17
.将
32
支笔和
24
个本子平均分给若干名同学。如果笔和本子都没有剩余,且保证分到
笔和本子的同学人数相同,最多能分给(
______
)名同学。
18
.有
1
元、
2
元和
5
元的人民币各一张,从中选
1
张或几张,能组成(
________
)种不
同币值。
19
.一块长方形木板,长
30
厘米,宽
20
厘米,用这样的木板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
边长至少是(
______
)厘米,至少需要(
______
)块这样的木板。
20
.将一个圆沿半径剪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图),拼成长方形的长就
是圆的(
________
),宽相当于圆的(
________
);如果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增加了
12
分米,那么圆的周长是(
________
)分米,面积是(
________
)平方分米。
21
.直接写出得数。
1
759531
2
885684
3
35
11
115
1
48
354
64
22
.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
1
1
555
3
3.6×4
-
9.8
-(-)
+++
88
12
6
4
6
4
1
1
1
1
1
1
+
3
+
5
+
7
+
9
+
11
2
++++
4
816
32
23
.解方程。
4x÷3
=
2.4 5.4x
-
4.6x
=
7.2 18×2
+
3x
=
60
24
.本次考试实践操作题分值占全卷的
卷的几分之几?
25
.阳光小学参加武术队的同学比参加合唱队的多
60
人,武术队的人数是合唱队人数的
1.5
倍。学校武术队和合唱队各有多少人?(先写出等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26
.甲、乙、丙三人在周长
360
米的环形跑道赛跑,甲每秒跑
6
米,乙每秒跑
7.5
米,丙
每秒跑
9
米,如果三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当三人又在原出发地相遇时各跑了几
圈?
27
.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六年级去了
156
人,比五年级人数的
2
倍少
12
人。五年级去
了多少人?
28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相距
350
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去,经过
3.5
小时两车相遇,已知
货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9
.小明:阿姨,我买一个
12
寸的披萨。
阿姨:
12
寸的卖完了,给你换成两个
6
寸的披萨,可以吗?
如果你是小明,你同意这种换法吗?为什么?(可以画一画、算一算,说明理由)
3
3
,计算题分值占全卷的,其它题目分值占全
25
10
30
.某农资连锁超市第一、第二便利店上半年销售额统计图如下。
(
1
)完成下面统计表。
月
份
第一便利店
/
万元
第二便利店
/
万元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
2
)你从图中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1
.
D
解析:
D
【分析】
通过甲数比乙数少
【详解】
(
10
-
1
)
÷10
=
9÷10
=
故答案为:
D
【点睛】
关键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确定甲乙两数的份数。
1
,将乙数看作
10
,甲数是
10
-
1
,用甲数
÷
乙数即可。
10
9
10
2
.
A
解析:
A
【分析】
555
把这堆水泥看作单位
“1”
,用去,剩下的用
1
减去用去的,一堆水泥剩下的
1
-=
888
5
3
,再和比较大小,即可解答。
8
8
【详解】
5
3
1
-=
8
8
5
3
<
8
8
用去的>剩下的
故答案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减法,分数比较大小,以及单位
“1”
的确定。
3
.
B
解析:
B
【分析】
正好铺满,则地砖的边长是
240
厘米与
160
厘米的公因数,结合选项选择整十的公因数即
可。
【详解】
160
=
2×2×2×2×2×5
240
=
2×2×2×2×3×5
所以
240
与
160
整十的公因数有:
10
、
20
、
40
、
80
结合选项可得:选取
40
厘米的地砖能正好铺满。
故答案为: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公因数的实际应用,解题时注意结合选项找出整十的公因数简化解题的过
程。
4
.
A
解析:
A
【分析】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详解】
7
的分子乘
2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乘
2
。
10
故答案为:
A
【点睛】
关键是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5
.无
6
.无
7
.无
8
.无
9
.
【分析】
1
5
1
2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
的分数单位是;把带分数化成假
5
5
2
12
分数,
2
=;分子是
12
,它有
12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最小的合数是
4
,把
4
化成假分
5
5
数:
4
=
答。
【详解】
20
,再用
20
减去
12
的差就是再增加的几个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据此解
5
1
2
2
的分数单位是;
5
5
4
=
20
2
12
;
2
=
5
5
5
20
-
12
=
8
(个)
1
2
2
的分数单位是,再增加
8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5
5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单位的意义;以及最小合数。
10
.
10
;
15
;
0.8
3
【分析】
5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
5÷6
=(
5×2
)
÷
(
6×2
)=
10÷12
;根据分数的
6
5
53
15
5
基本性质,==;=
5÷6
=
0.8
3
。
6
63
18
6
【详解】
15
5
=
10÷12
==
0.8
3
(填小数)。
6
18
故答案为:
10
;
15
;
0.8
3
【点睛】
考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化小数,学生要掌握。
11
.
72
【分析】
对于一般的两个数来说,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
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5
=
3×5
;
12
=
2×2×3
;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3
;
8
和
9
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8×9
=
72
。
【点睛】
考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记住几种特殊情况: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因
数为较小的数,较大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即这两个数的乘积。
1
5
12
.;
6
6
【分析】
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用
1÷
段数;求每段长多少米,用绳子长度
÷
段数。
【详解】
1
1÷6
=
6
5
5÷6
=(米)
6
【点睛】
解答时注意平均分的是单位
“1”
还是具体数量,认真解答即可。
13
.
10
-
0.8m 3.6
【分析】
“
付的钱-每支铅笔的单价
×
支数=剩下的钱
”
,据此解答即可;将
m
=
8
代入含字母的式子
解答即可。
【详解】
笑笑买了
m
支铅笔,每支铅笔
0.8
元,他付给营业员
10
元钱,应该找回(
10
-
0.8m
)
元;
当
m
=
8
时;
10
-
0.8×8
=
10
-
6.4
=
3.6
【点睛】
本题较易,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和含字母式子求值的知识点,明确数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
14
.
210
【分析】
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有公因数与每一个独有质因
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
m
=
2×5×a
;
n
=
3×5×a
m
和
n
的最大公因数是
5×a
,
m
和
n
的最大公因数是
35
5×a
=
35
a
=
35÷5
a
=
7
m
和
n
的最小公倍数是:
2×3×5×7
=
6×5×7
=
30×7
=
210
【点睛】
本题考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要熟练掌握。
15
.
46
【分析】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
120×
是第一天读书的页数,用全
书页数减去第一天看的页数,再乘以,即是第二天看的页数,最后将第一天和
第二天读的页数再加
1
,即是第三天开始看的页
解析:
46
【分析】
1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
120×
是第一天读书的页数,用全书页数减
6
去第一天看的页数,再乘以
1
,即是第二天看的页数,最后将第一天和第二天读的页数再
4
加
1
,即是第三天开始看的页数。
【详解】
1
第一天看的页数:
120×
=
20
(页)
6
1
第二天看的页数:(
120
-
20
)
×
4
1
=
100×
4
=
25
(页)
第三天开始看的页数:
20
+
25
+
1
=
45
+
1
=
46
(页)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需要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16
.
24
【分析】
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圆的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
s
=
πr2
,列式解答。
【详解】
3.14×
(
25.12÷3.14÷2
)
2
=
3.14×16
=
50.24
(平方米)
【点睛】
此题
解析:
24
【分析】
先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圆的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
s
=
πr
2
,列式解答。
【详解】
3.14×
(
25.12÷3.14÷2
)
2
=
3.14×16
=
50.24
(平方米)
【点睛】
此题考查有关圆的应用题,解决此题关键是理解要求圆形水池的面积,也就是求水池底面
圆的面积,进而运用公式:
S
=
πr
2
,列式计算即可。
17
.
8
【分析】
将
32
支笔和
24
个本子平均分给若干名同学。如果笔和本子都没有剩余,且保
证分到笔和本子的同学人数相同,实际上就是求
32
与
24
的最大公因数。
【详解】
32
=
2×2×2×2×2
24
=
2×
解析:
8
【分析】
将
32
支笔和
24
个本子平均分给若干名同学。如果笔和本子都没有剩余,且保证分到笔和
本子的同学人数相同,实际上就是求
32
与
24
的最大公因数。
【详解】
32
=
2×2×2×2×2
24
=
2×2×2×3
32
与
24
的最大公因数为
2×2×2
=
8
,即最多能分给
8
名同学。
【点睛】
更多推荐
分数,考查,公因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