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中考数学试卷命题几点体会)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添同学的直观感知。
(2)能依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同学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同学观看、商量、归纳、概括所学的学问。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使同学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四周,增添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提高同学的观看力量。
(2)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和抽象括力量。
二、教学重点:让同学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第 1 页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看、思索、沟通、商量、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四周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现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依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看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索: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同学商量)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相互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相互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第 2 页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2)以类似的方法,依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且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3、圆柱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如何得到圆柱?
(2)依据圆柱的概念、相关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4、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如何得到圆锥、圆台、球?
(2)以类似的方法,依据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
5、柱体、锥体、台体的概念及关系: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都是多面体,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当底面发生改变时,它们能否相互转化?
圆柱、圆锥、圆台呢?
6、简洁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第 3 页
(1)简洁组合体的构成:由简洁几何体拼接或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2)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
(3)列举身边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排难解惑,进展思维
1、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反例说明)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四)稳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 课本P8 习题1.1 第1、2、3、4、5题
(五)归纳整理:由同学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把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同学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提高同学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
第 4 页
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洁几何体、简洁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看、动手实践、商量、类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展现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耀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对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对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对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章: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互相对正;
第 5 页
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互相对齐;
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看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三)稳固练习
课本P15 练习1、2; P20习题1.2 [A组] 2。
(四)归纳整理
请同学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0习题1.2 [A组] 1。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高速大路上的实际例子,引起主动的思索和沟通,从而熟悉到生活中到处可以遇到变量间的依靠关系.能够利用学校对函数的熟悉,了解依靠关系中有的是函数关系,有的则不是函数关系.
2.培育广泛联想的力量和喜爱数学的看法.
第 6 页
二、教学重点:
在于让同学领悟生活中到处有变量,变量之间布满了关系
教学难点:培育广泛联想的力量和喜爱数学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
探究沟通法
四、教学过程
(一)、学问探究:
阅读课文P25页。实例分析:书上在高速大路情境下的问题。
在高速大路情景下,你能发觉哪些函数关系?
2.对问题3,储油量v对油面高度h、油面宽度w都存在依靠关系,两种依靠关系都有函数关系吗?
问题小结:
1.生活中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靠关系随处可见,并非有依靠关系的两个变量都有函数关系,只有满意对于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才称它们之间有函数关系。
2.构成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必需是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因变量都有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
3.确定变量的依靠关系,需分清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假如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那么这个变量是因变量,另一个变量是自变量。
(二)、新课探究——函数概念
1.学校关于函数的定义:
第 7 页
2.从集合的观点动身,函数定义:
给定两个非空数集A和B,假如根据某个对应关系f,对于A中的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f(x)与之对应,那么就把这种对应关系f叫做定义在A上的函数,记作或f:A→B,或y=f(x),x∈A.;
此时x叫做自变量,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习惯上我们称y是x的函数。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4.函数值
当x=a时,我们用f(a)表示函数y=f(x)的函数值。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篇4
一、教学过程
1.复习
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求法、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求出函数y=x3的反函数。
2.新课
先让同学用几何画板画出y=x3的图象,同学纷纷动手,很快画出了函数的图象。有部分同学发出了“咦”的一声,由于他们得到了如下的图象:
老师在画出上述图象的同学中选定生1,将他的屏幕内容通过教学系统放到其他同学的屏幕上,很快有同学作出反应。
第 8 页
生2:这是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
师:对,但是怎么会得到这个图象,请大家商量。
(同学绽开商量,但找不出缘由。)
师:我们请生1再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帮他找找缘由。
(生1将他的制作过程重新重复了一次。)
生3:问题出在他选择的次序不对。
师:哪个次序?
生3:作点B前,选择xA和xA3为B的坐标时,他先选择xA3,后选择xA,作出来的点的坐标为(xA3,xA),而不是(xA,xA3)。
师:是这样吗?我们请生1再做一次。
(这次生1在做的过程当中,按xA、xA3的次序选择,果真得到函数y=x3的图象。)
师:看来问题的确是出在这个地方,那么请同学再想想,为什么他采纳了错误的次序后,恰好得到了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呢?
(同学再次陷入思索,一会儿有同学举手。)
师:我们请生4来告知大家。
生4:由于他这样做,正好是将y=x3上的点B(x,y)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交换,而y=x3的反函数也正好是将x与y交换。
师:完全正确。下面我们进一步讨论y=x3的图象及其反函数y=的图象的关系,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样的关系?
(多数同学回答可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于是老师进
第 9 页
一步追问。)
师:怎么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
生5:将y=x3的图象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交换,可得到y=的图象。
师:将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怎么换?
(同学一时未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老师不得不将问题进一步明确。)
师:我其实是想问大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没有对称关系,有的话,是什么样的对称关系?
(同学重新开头观看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会儿有同学举手。)
生6:我发觉这两个图象应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师:能说说是关于哪条直线对称吗?
生6:我还没找出来。
(接下来,老师引导同学利用几何画板找出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画出如下列图形,如图2所示:)
同学通过移动点A(点B、C随之移动)后发觉,BC的中点M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在追踪M点后,发觉中点的轨迹是直线y=x。
生7:y=x3的图象及其反函数y=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师:这个结论有一般性吗?其他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也有这种对称关系吗?请同学们用其他函数来试一试。
(同学纷纷画出其他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象进行验证,最终大
第 10 页
家全都得出结论: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老师巡察全班时已经发觉这个问题,将这个图象传给全班同学后,几乎全部人都看出了问题所在:图中函数y=x2(x∈R)没有反函数,②也不是函数的图象。
最终老师与同学一起总结:
点(x,y)与点(y,x)关于直线y=x对称;
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二、反思与点评
1.在开学初,我就教学几何画板4。0的用法,在教函数图象画法的过程当中,发觉同学依据选定坐标作点时,不太留意选择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挨次,本课设计起源于此。虽然几何画板4。04中,能直接依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图象,但这样反而不能揭示图象对称的本质,所以本节课教学中,我有意选择了几何画板4。0进行教学。
2.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可借助于生动直观的形象来引导人们的思想过程,但经常由于图形或想象的错误,使人们的思维误入歧途,因此我们既要借助直观,但又必需在肯定条件下摆脱直观而形成抽象概念,要留意过于直观的例子经常会影响同学正确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在直观化方面有很强的表现力量,如在函数的图象、图形变换等方面,利用计算机都可得到其他直观工具不行能有的效果;假如只是为了直观而使用计算机,但不能到达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促进同学思维的目的的话,这样的教学
第 11 页
中,计算机最多只是一种一般的直观工具而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计算机更多的是作为同学探究发觉的工具,同学不但发觉了函数与其反函数图象间的对称关系,而且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反函数的概念,对反函数的存在性、反函数的求法等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前计算机用于中学数学的主要形式还是以帮助为主,更多的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直观工具,有时甚至只是作为电子黑板使用,今后的进展方向应是:将计算机作为同学的认知工具,让同学通过计算机发觉探究,甚至利用计算机来做数学,在此过程当中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数学思维,进展数学创新力量。
3.在引出两个函数图象对称关系的时候,问题设计不甚妥当,原来是想要同学回答两个函数图象对称的关系,但同学误以为是问如何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以致将同学引入歧途。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是必需力求避开的。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添同学的直观感知。
(2)能依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第 12 页
2、过程与方法:
(1)让同学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同学观看、商量、归纳、概括所学的学问。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使同学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四周,增添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提高同学的观看力量。
(2)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和抽象括力量。
二、教学重点:让同学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看、思索、沟通、商量、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四周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现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依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第 13 页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看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索: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同学商量)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相互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相互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2)以类似的方法,依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且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3、圆柱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如何得到圆柱?
(2)依据圆柱的概念、相关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第 14 页
4、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如何得到圆锥、圆台、球?
(2)以类似的方法,依据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
5、柱体、锥体、台体的概念及关系: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都是多面体,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当底面发生改变时,它们能否相互转化?
圆柱、圆锥、圆台呢?
6、简洁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1)简洁组合体的构成:由简洁几何体拼接或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2)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
(3)列举身边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排难解惑,进展思维
1、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反例说明)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第 15 页
(四)稳固深化
练习:课本P7练习1、2;课本P8习题1.1第1、2、3、4、5题
(五)归纳整理:由同学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第 16 页
更多推荐
同学,函数,图象,关系,空间,物体,直观,棱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