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望城真题数学试卷高一)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到4单元同步易错题

上文是五年级上册1到4单元同步易错题

一、填空

1.24的因数有( ),其中质数有( ),合数有( )奇数有( ),偶数有( )。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8厘米,高是5厘米,和它等地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为原先的5倍,要使其面积不变,高应( )。

4.一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之和为45平方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5.一个直角梯形的一个底是8cm,假如把另一个底减少3cm,那个梯形变成边长为8cm的正方形,那个梯形的面积是( )。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假如底不变,高缩小到原先的三分之一,则它的面积变为( )。

7.分母是7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8.把5米长的 铁丝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全长的( ),每份是( )米,每份是1米的( )。

9.280米=( )千米 18000米2=( )公顷 3时=( )日 15秒=( )分

10.一堆煤120吨,用去了总数的四分之一,专门剩下这堆煤的( ),假如用去四分之一吨,还剩下( )吨。

二、判定

1.因为180.6=30,因此18能被0.6整除。

2.梯形的上底扩大到原先的3倍,下底也扩大到原先的3倍,高不变,它的面积扩大到原先的3倍。

3.比七分之三大而比七分之五小的分数有许多个。

三、选择

“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

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1.将一个长方形的铁丝圈,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 )原先的长方形面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

2.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不可能拼成( )A.长方形B.梯形C.平行四边形D.三角形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做同一种零件,张师傅3时做20个,李师傅2时做15个,他们相比较( )。A.张快B.李快C.一样快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4.一辆汽车15分行22千米,这辆汽车平均行驶每千米用( )分钟。

上文是五年级上册1到4单元同步易错题


更多推荐

观看,先生,教师,面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