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的英文译语怎么说-从容不迫造句


2023年11月7日发(作者:承诺的英文)

周考/月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

人教版数学

体型新颖丰富

体型新颖丰富

掌握考试动态

直接重点难点

提高考试成绩

数学

六年级(上)

《分数乘法》同步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化泉小学 张垚杰(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菊娣(修改)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骥(统稿)

一、填空

1.涂一涂,算一算

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我发现:在这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

考查目的: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解析: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学习新知的完整过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采用动手实践与计算归纳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

方法进行指导。还要注意在该题的用乘法计算的分析中,应对先约分再计算的算法加以强调。

2.看图列式计算(求深色阴影部分的面积)

我发现:(1)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

2)分数乘分数,用 相乘的积作 相乘的积作

考查目的: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答案

解析:一方面,通过图形强化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重点回顾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对该题的具体分析,可让

学生通过在纸上折一折的操作活动进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需要加深他们对单位“1”的理解。

3.在○里填上>,<或者=;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考查目的:主要针对“一个(不为0)的数乘以一个大于1、等于1、小于1的数,积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它本身”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略(小于1的数);略(大于1的数);1

解析: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据特征,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和验证加以解决。所选习题之间具有较强的互通性,有利于学生自己探

索出规律。

4.连线找朋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1 2

考查目的:第(1)题考查学生将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第(2)小题重点突出分数乘法计算题中对数据特征的把握,同

时对倒数的知识进行了渗透。

答案

解析:分析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第(1)小题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第(2)小题的分析应从计算

结果出发,指向对题目中数据特征的探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有什么发现。

5.小明储蓄了180元,小刚储蓄的钱是小明的,小红储蓄的钱比小刚多。小红储蓄了多少元?先根据“小刚储蓄的钱是小明的”,把

)看作单位“1”,( )×= );再根据“小红储蓄的钱比小刚多”, 是把

)看作单位“1”,( )×( =小红储蓄的钱。小红储蓄了( )元钱。

考查目的:对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包括简单的和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类问题。

答案 小明储蓄的钱;180150;小刚储蓄的钱;150250

解析:教材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并没有特别强调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而这一知识点在后续学习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因此,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用文字表述出列式的依据,加深理解。

二、选择

1.5千克棉花的1千克铁的相比较,结果是( )。

A.5千克棉花的 B.1千克铁的 C.一样重 D.无法比较

考查目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实际问题比较分数的大小。

答案C

解析:该题在解答中应使学生排除初始经验可能造成的错误干扰。通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单位“1”,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的意义,用乘法计算出结果并且进行比较。

2.用简便方法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查目的:在分数乘法中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本题考查了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即

答案B

解析:在将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后,其中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是一大难点。应引导学生把握题目中的数据特征,理解将77拆分成(76+1

的方法可使运算简便。在实际运算中“×1”可省略不写。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是长的,求这块菜地面积的算式是( )。

A. B. C. D.

考查目的:对两步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考查学生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C

解析:将计算问题与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相结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中应突出分步骤解答的思路,先求出宽,再根

据公式计算面积。

4.一桶油净重100千克,用去这桶油的以后,又买来这时桶里油的,现在桶里还有( )千克的油。

A.100 B.101 C.99 D.80

考查目的:对解决实际问题中单位“1”的理解。

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第一次用去时的单位“1”与第二次买来时的单位“1”是不同的。在该题基础上,可以继续提出“如

果是先买来,再用去此时的,最后剩余多少?”的问题,激

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5.有两条绳子,第一条用去米,第二条用去它的,剩下部分相等。那么,对于这两条绳子原来的长度,你的看法是( )。

A.第一条绳子长 B.第二条绳子长 C.无法比较 D.相等

考查目的: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D

解析:应抓住题目中“剩下部分相等”这一信息,通过实物操作或者画线段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在剩下部分相等的情况下,第一条绳子用去

米和第二条绳子用去的也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这两条绳子原来的长度相等,且都是1米的结论。

三、解答

1.看图列式解答

考查目的:利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这一方法。

答案

解析:该题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线段图,第一种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是两个相对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

法解答,并分别说出各个计算步骤表示什么,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和巩固的练习效果。

2.先比较,再答题

1)学校六月份用水56吨,七月份用水量是六月份的,七月份用水多少吨?

2)学校六月份用水56吨,七月份用水量比六月份节约了,七月份用水多少吨?

考查目的: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类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

答案:(1(吨)答:七月份用水24吨;

2(吨)答:七月份用水32吨。

解析: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句的分析,熟悉不同类型解决问题的题目特征。可借用线段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不同之处,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如下图。小华每天喝2杯这样的牛奶,他在整个九月份通过喝牛奶可以摄取钙质多少克?

考查目的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练习,重点考查学生对答题所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答案(克)答:他在整个九月份通过喝牛奶可以摄取钙质18克。

解析:该题中“一杯约250毫升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需要学生对题中信息进行筛选。此外,九月份的天数“30天”是一个隐藏条件。通过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信息处理能力。

4.一本故事书有120页,小明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余下的

1)第一天读了多少页?

2)第二天读了多少页?

3)第三天应从第几页读起?

考查目的:对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答案:(1(页)答:第一天读了20页;

2(页)答:第二天读了25页;

3(页)答:第三天应从第46页看起。

解析:第(1)小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2)小题要注意单位“1”发生了改变;第(3)小题应根据问题,先计算已读的页数,

从第几页读起还要再加1。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5.根据以下信息完成统计表。

联系实际想一想,这样的天气情况说明了什么?

考查目的: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晴天8天;雨天16天;阴天6天;答:说明该地区正处于梅雨时节。

解析:解决问题所需信息“6月份共30天”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审题得出。计算三种不同天气的天数对学生的分析和答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理由充分的前提下答案可以不同。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

1.( )÷12=18( )==0.75

2.把比例84=126写成分数的形式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等式是( )

3.2(0,0),()比例。

A×=×ABAB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8,一个外项是3,另一个外项是( )

5.一个电子零件长4毫米,71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应画( )毫米。来源:学科网ZXXK] [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0.63=( )18

7.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8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 )米。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 比例尺是一把尺子。 ( )

2 均不为0,如果,那么 ()

.ABCDAB=CDDC=BA

3.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的地图上,2厘米表示200厘米。 ( )

4.圆的周长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 )

5.在一个比例里,如果内项的积等于1,那么两个外项的积一定是1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

A.1012=3542

B.43=6045

C.2010=6020

2.比例尺一定,实际距离扩大到原来的5,则图上距离( )

A.缩小到原来的

B.扩大到原来的5

C.不变

3.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30,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4.小洋家的客厅长5,3.8,画在练习本上,选比例尺( )比较合适。

A.110 B.1100 C.11000

5.人的体重和身高( )[来源:学科网ZXXK]

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

四、计算题。

1.解比例。(12)

=4 = =0.4 (2+)2=216

xxx

2.填表。

实际距离 比例尺

3厘米 450

4.2 120000

图上距

1

350千米

五、解决问题。

1.一箱啤酒12瓶。

(1)请完成下表。

箱数/ 1 2 3 4

总瓶数/

12

(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描出箱数和总瓶数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接起来。

7000000

[来源:Z§xx§]

(3)根据图象判断,啤酒的总瓶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4)8箱啤酒有多少瓶?144瓶啤酒可以装多少箱?

2.一辆汽车行驶225千米节约汽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行驶720千米,一共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3.小兰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0,12看完,若每天看15,几天可以看完?

4.有一批树苗,原计划40人去栽,每人要栽15,后来又增加10人去栽,每人要栽多少棵?

5.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行

驶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

[来源:Z_xx_]

6.如图所示,小明家距医院1000米。

(1)小明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2)在小明家的东南方向1500米处要建少年宫,请你在图上画出少年宫的位置。

参考答案

一、1.9 24 8 2.= 4×12=8×6 3. 4.6 5.28 6.6 3.6 7.400

二、1. 2.

更多推荐

学科网数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