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利亚解题思路案例三年级
篇一:国培计划小学数学案例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一位老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课前花了很多时间制作学具。本以为学生的热情会十分高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孩子只是象征性地摆弄一下学具就放在一边了,课堂气氛不像老师预想的那样。这一现象引起了这位老师的注意,是什么原因呢?是学具不吸引学生吗?于是他便问一个趴在桌子上的学生:“为什么不动手感受一下?”这个学生回答:“在科学课上我们都已经玩过了,比您这些还多。”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于是在后面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这位老师改变了设计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学具,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改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试想如果当时这位老师没有留意学生的课堂状态,让这一有价值的信息溜走,那么将很难找到问题所在。
再比如,在课堂上关注、收集学生的错误,也是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学生的错误,是学生
真实想法的体现,通过对学生错误的观察、分析可以为今后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提供鲜活的依据。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教师在发现问题之后,可以直接介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比如利用小组讨论的时机和学生交换意见;也可以结合课后访谈进一步进行学情分析。
案例:厘米的认识
下面是一位老师执教“厘米的认识”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如果是必然的,那么这样的错误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定要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事实是怎样的呢?为此,老师进行了课后访谈。
在利用直尺进行测量时,部分学生出现了下面的错误。 错误一:在测量时,把被测量物体的左端与O刻度线对齐,被测量物体的右端恰好对准10,从。到10共有11个数,所以被测量物体的长度就是11厘米。
错误二:在测量时,把被测量物体的左端和1对齐,而不是和。对齐,被测量物体的右端对着11,所以是11厘米。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了课后访谈,了解到造成这种情况与学生多年来学习的计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计数时总是从“1”开始,而不是从“o”开始,所以学生认为在测量时被测量物体的左端应该和1对齐。
以计苹果的个数为例:
在计数时,个数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显性的关系。观察尺子:
尺子上的数“O,1,2,3,4?”是显性的,尺子上的竖线是
显性的,而1厘米的长度在尺子上却是隐性的,它的长度要借助一对一对的数如。和1,1和2等来体现,它和学生学习计物体的个数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出现这种错误将是必然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此问题的处理将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业分析,正确归因
作为学情调研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学生的作业(课堂练习)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作业分析主要包括常态分析和针对性分析。常态分析指在常态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
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针对性的分析主要是教师为了分析学生错误而设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进行细致的分析。例如,一位老师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后,在学生的作业中发现许多学生都在结果后面加了单位名称“倍”。这种情况很多老师都遇到过,也总是抱怨:“不管怎么说,学生就是记不住!”但是这位老师没有抱怨,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一定是自己的教学出了问题。经过理性分析,发现教学中对于如何让学生体会“倍,,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做的不够,于是修改了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实施,下面就是修改后的实录。
师:森林运动会上,小猴啦啦队队员的数量是小鹿啦啦队的3倍,请你们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
(学生汇报。)
生1:小鹿摆2只,小猴摆6只。
生2:小鹿摆3只,小猴摆9只。
师:你们摆的不一样,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3倍,这种关系是一样的。
师:这里的3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数?还是数量吗? 生:不是数量了。
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看出老师明显突出了“倍”表示的是一种关系,而不是学生以前接触的数量。因此在学生写作业的时候,用“倍”作单位名称的人就很少了。作为老师,每天都要接触学生的作业,而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学情简便易行、信息量大,关键是要具备这种意识。
有时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问题,也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诊
断性练习,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的问题,为今后继续开展教学提供信息。例如,下面就是一位老师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后,为了明确学生出错的原因到底在哪儿而设计的四组练习题。
这四组练习题特点不同,A组题不需要进位,B组题第一步进位,C组题第二步进位,D组题两步都要进位。这样可以比较清晰地展现出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到底在哪儿出错,便于教师正确归因,找到问题,从而为今后调整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篇二:20年数学小课题申报表(宝源潘夏微)
荔 湾 区 教 师 小 课 题
申 报 表
申 请 日 期: 20年5月19日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二 〇 一 五年 四 月 修订
一、 基本情况
二、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突破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的方法研究
篇三:读懂学生演绎精彩课堂
龙源期刊网 .cn
读懂学生演绎精彩课堂
作者:陈静芳
更多推荐
学生,老师,分析,教学,错误,进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