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按省教育厅的要求,需完成不低于2000字的网络研修总结。请按照下面要求填写,并请注意字数要求!
我的远程网络研修总结
个人信息
姓名
性别
省(市)
市(县)
所在单位
任教学科
任教学段
熊永奎
四川省
内江市资中县
板栗桠乡红花小学
数学
5年级
研修考核自检
请您对照下表中的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培训内容!(不需填写)
学习类
答疑交流类
校本实践类
活动类
考核项
1课程总学习时间不少于1200分钟;
2)完成两个学习回顾题;
3阅读所有简报;
4)完成本研修总结
1)观看所有视频答疑(共8场);
2)论坛内发帖、回帖不少于15
提交“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参加班级主题研讨活动
非考核项
1)发布课程学习笔记;
2发布研修日志;
3发布“我的文章”
答疑区内提问和交流
完成岗位校本实践活动(“五个一”)
1)参加“V大赛”活动;
2)参加“成功案例大分享”活动
研修收获
本次网络研修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设置学习内容,同时强化校本研修环节,力图通过多层次答疑、多层级简报引领、多种形式活动开展等着力于问题解决,着眼于教学行为转化。请静心回顾本次研修全过程,真实记录您的收获。
课程学习的收获
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校本研修课程。课程学习中您感触最深的内容有哪些?通过学习您有哪些收获?400字以上)
在课程学习中,对我感触最深的内容是张文清老师讲的《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张老师从对“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的理解、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前提思考、观察什么、观察后的工作四个层面讲。让我明白了1.什么是校本,就是师生的优势、经验、长处、潜能。只有研究师生的优势、经验、长处、潜能在实践中怎样完善提升,才是校本性的研究。2.校本研修课堂观察的价值,不仅关注教师个体的提高,更关注教师个体体验转化为教师团队的智慧,校本不仅仅指单个飞教师内涵,更主要的是指学校教师团队的内涵。个体内涵和群体内涵的关系,不是个体之和就是群体,而是个体内涵的群体性整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精神、智慧,才是团队的内涵,个体内涵是处于动态提升过程,个体需要不断将整合后的群体转化为自己个性的智慧,即个体的融智创新,个体不断融智创新促进团队只会不断升华。3.教师专业素质专业性的核心特点是学生性;是由学生性的特点进一步引出;教师专业性要提醒校本性能力。
答疑研讨活动的收获
平台答疑区:
在答疑区您提交了哪些问题?通过提交和查看答疑区的内容,您有何收获?150字以上)
我提交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
通过提交和查看答疑区的内容,给我解决了很多问题,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把困扰多年的问题得到同仁们的帮忙,并解决。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平台学习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视频答疑活动:
通过视频答疑活动,您有何收获?解决了您哪些困惑?)200字以上)
通过观察视频知道了新课程理念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养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现课改不仅是给学生一杯水的问题,而是学生如何得到这一杯水的问题,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有一满桶水的学问,势必造成学生就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是绝与者,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满堂灌式的,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学生所得的知识多数情况下应该是自己主动探索结果。
主题研讨活动:
您参加了哪几个主题的班级研讨活动,请列出来。通过研讨交流,您有何收获?)150字以上
我参加的主题研讨活动有:
学习完“图形的认识及图形测量”有何问题,感想?
    现在的孩子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少 空间感都不强 所以我觉得如果让孩子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 明白知识的来由 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更有帮助
学习“统计与数据分析”之后,有何认识?
    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动手收集与呈现数据是一个活动性很强并且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做概率游戏本身就是思维的一种挑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岗位校本实践活动的收获
岗位校本实践活动即“五个一”:(1)备一节课体现学习内容;(2)上一节课检验学习成果:(3)组织一次集体听课活动,给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4)做一次课后反思,记录实践的过程和结果;(5)听一次课,用课堂观察量表去记录、分析。
请说说您是如何结合培训内容开展岗位校本研修的?您有何收获?400字以上)
我的收获: 1.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几个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 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2.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差异。  在同课异构中,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用、课程理念的体现等,教师们不同的观念在进行碰撞与融合;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教学中生成的不可预知……所有这些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  3.同课异构最终彰显人的价值。  如果我们着眼于一节课、一个课例的研究,只是想着把某一节课弄好,那只是在治标,没有治本。我们不是要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水平,而是要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同课异构彰显人的价值,不仅仅指上课教师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发展,而是使我们所有参与的人都得到发展。因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 要集体研讨的良好氛围,伙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在同课异构中,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教师都参与了研究,都得到了发展。 4.同课异构有效实践校本研修。  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
大赛活动收获
参加V大赛”、案例大赛活动,您有何体会?查看其他学员的活动成果给您带来哪些收获?100字以上)
看了学员的活动成果我收获很多:让孩子在爱中快乐的成长
爱的教育让我们把心带回来,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
人格尊严是十分重要的教育。
培养怎样的孩子?快乐、勇敢、自信、学会感恩一切
家庭教育对孩子很重要。
正确奖励和惩罚孩子。让我知道了孩子如何才能快乐,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好好的运用这种方法。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问题解决情况
本次培训您有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100字以上)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老师讲课,写日志,努力学习,边学边应用,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效果,对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针对本学期我的学习情况,我总结的学习情况如下: 1、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老师讲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及学习过程经历化,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行为改进情况
通过学习,在工作中,您在哪些地方有意识地改进了教育或教学行为?举实例说明。300字以上)
我明白了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了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还要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实践锻炼是提高人才素质、增强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要敢于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积累经验、增强智慧和提升胆量,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学习反思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学习,您发现在您的教育教学中,哪些地方有改进的必要?为什么需要改进?您打算怎样改进?200字以上)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高度树立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自身提高
理论水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新课标,促进新课改,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发展自我,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投身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训后研修提醒:“培训有终点,学习无止境”,本期项目虽已接近尾声,但我们的服务还将延续。项目结束后我们会在平台中进行训后研修活动,课程可重复学习,论坛依旧开放,专家会继续在线解答您的问题,平台会长期为您开放。期待您继续热情参与!希望这里一直是您成长的网络社区!希望这个研修的家园给您带去更多的教学智慧和自我突破的勇气!
感谢有您:培训一路走来,感谢有您的积极参与、您的支持和理解。在此时我们更希望听到您的需求,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请您写下来告知我们:                                                                                                               
                                                                                                                           
                                                                                                                           

更多推荐

学习,教学,活动,研修,教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