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统计与概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29期
摘 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统计与概率”模块逐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且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为此,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结合该模块的具体内容,从教学理念、授课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便给予学生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进而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统计与概率;策略
“统计与概率”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模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数据统计能力和画图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他们运用客观数据分析问题、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判断,进而完善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会从更加多元、开放的角度看待问题。“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视“统计与概率”教学、不断优化该模块的教学策略,
不仅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可以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一、优化教学流程,辅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一)革新导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导课环节设计的问题、应用的方法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而影响教学的成效,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之前,应当注重对导课方式进行优化,使之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他们挖掘课本中的知识,夯实其理论基础。这时,数学老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导课素材,如要求学生报上各自的身高、体重,帮助他们计算体质指数,使他们了解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方式,同时在特定公式的引导下进行计算并得出客观的结果,然后对班内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由此顺利引出“统计”或“概率”的概念,并可指导学生据此来绘制统计图表、进行计算活动等,进而提高导课的有效性,便于学生高效学习,为其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多推荐
学生,进行,统计,核心,导课,素养,方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