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审题现场会夏校长发言(共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审题现场会夏校长发言
朝阳区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现场会夏青峰校长讲话
作为管庄学区的一员,我在此代表管庄学区对朝阳教委的领导、教研中心的各位老师以及兄弟学区的各位领导、老师来到管庄学区京通小学进行指导,表示我们的欢迎与感谢!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谈谈今天在这里进行三个多小时学习之后的一点点感受。其实,刚刚老师们都享受到了一份精神大餐,但是很多的东西是需要慢慢地回味的,在刚刚经历的三个小时当中,我有两点感受,两点启发,两点感想。
两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就是我们教委的领导工作抓得非常非常的准。所谓非常的准,就是说我们抓到了小学教育的最最本质的东西。小学教育究竟要提供给孩子们什么?我认为其实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我一直认为千万不要把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等知识当成小学教育的唯一,
看得那么那么的重要。小学教育要带给孩子们什么?我认为,第一个就是好习惯,第二个是经历丰富活动的体验,第三个是动力,就是永远给予孩子们不断向上的一种动力,给孩子们一个源源不断的动力,远比给孩子一个知识要重要的多!在这三者中,我认为习惯是最最重要的,我们教委抓小学教育,把习惯放在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抓,我认为抓得非常准。而在抓习惯的过程中,抓的是学习习惯,而不是别的什么,重点非常突出,目标很明确。我们都知道习惯是有很多的,教委领导大力抓学习习惯,为什么呢?因为在小学生活中,主要活动就是学习,如果能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将会受益终身!学习习惯存在于很多学科之中,各个学科都要抓好各自的学习习惯,而我们的小学数学能够选择“审题习惯”作为一个切入点,或者说作为一个突破口,也是抓得非常准的,因为审题牵涉到态度问题、能力问题、方法问题、思维方式问题,特别是思维习惯是最最重要的习惯,我认为它比态度习惯更加重要。我感觉小学数学抓审题习惯能够抓住“牛鼻子”,抓住问题的本质,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感觉抓得非常准。
第二点感受,就是习惯培养的这项工作抓得非常实,很实在。我也曾多次参加咱们朝阳区的学习习惯现场会,每次现场会都有很多丰富的素材,大量鲜活的经验值得我们反反复复地去思考,去学习。从整体习惯培养的推进,到学习习惯的推进,再到各学科学习习惯的
推进,整个过程都非常的实在,这是我感觉非常深刻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对于本次活动的总体印象可以用两个词语来描述,第一个词语是详实,第二个词语是鲜活。为什么说详实呢?首先是现场课情况:三个多小时的现场会活动内容,两个学区为大家提供了12节现场课,每个年级要至少准备两节课,参会的老师们都要进行分散听课,在我参加过的很多活动中,多数只挑选出很好的两节精品课进行展示,像这样的安排实不多见,也是非常的难得!需要有魄力,有勇气,有信心才能做好这样一件事情。其次是文本资料收集情况:在现场会的材料袋中,有厚厚的两本书,有老师们撰写的经验、设计的教学片断等等,尽管我还没来
得及仔细阅读,但是翻看之后感觉里面有很多鲜活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最后还有两个学区设计的精美展板和两所学校代表精彩的发言,都使我感受到一种精神大餐,感觉整个活动非常的详实。第二个词语就是鲜活,来源于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一,这次活动是管庄学区与十八里店学区两个学区联合承办的,我们共同配合,形成联动,达成共享。第二,现场课结束后,教研员老师们马上现场开展非常鲜活的评课,与授课教师、参会教师及时互动,现场进行教研活动。第三,我们两所学校的发言形式也是很鲜活的,除了一个主报告以外,还有其他老师不断地作为副报告或佐证这样去做,都给我留下比较
深的印象。在这些活动的背后,凝聚了领导、教研员、老师们大量的心血与智慧,让我们参会的所有老师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两点启发:
在上午的三个小时的活动中,我一直在想:习惯的培养究竟该如何去做呢?每个方法要深入下去,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内容可谈,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在此只泛泛地讲两点我的思考。
第一,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训练中得以实现。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个“自我”,什么意思呢?今天上午,我在主会场听到两节现场课,给我留下强烈印象的是什么呢?在两节课中,老师都留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去探讨,去体验,去训练。在大家听过的很多课中,师生互动得非常热闹,但是当你细细地深究下去,会发现在热闹的背后是一种贫乏,是一种思维的贫乏,是一种肤浅。真正的学习它是一种安安静静的、独立的、自主的学习,我们的课堂,特别是数学课堂需要安静,需要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我们的课堂千万不能一问一答,像打乒乓似的,感觉连气都不喘的一气呵成似的课堂,更多的是在表演。真正的课堂,一定是要留给孩子们5分钟或10分钟的
整块时间,或穿插在课堂学习间,让孩子们安安静静的思考,而今天令我特别感动的是,当课堂上学生安安静静的时候,我们在下面听课的老师也听得安安静静的。我为什么提到这一点呢?在很多听课的现场,当学生们热闹的时候,下面的老师是安静的,当学生安静的时候,老师们就会热闹起来了,感觉这个环节没有什么好听的了,就开始讲起话来了。其实,真正的课堂需要老师们安静的去揣摩,去体会,需要学生们安静地去学习。我个人非常倡导这样的一种简单的,朴素的课堂,很多的能力训练与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这样的“安安静静”中达成的。
第二,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老师给孩子们指导、给孩子们帮助、给孩子们训练、给孩子们提升。在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也在于此。
指导,在刚刚听到的现场课中,老师提出:孩子,刚才你听到xx同学说的话吗?你明白他的意思吗?你能把他的意思自己说一说吗?在这样的提问当中,老师就是在有意指导孩子的倾听与表述习惯,引导孩子发现问题的实质的东西,这种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专题训练的,但有时也是需要潜移默化的,在每节课中通过老师的提示、提问,使孩子们意识到一种习惯的重要性,这种指导是习惯培养的重中之重。
帮助,就是给孩子们以具体的方法。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如果不给予具体方法的帮助,就会空洞无效。那么,具体的方法怎么来?我认为最最重要的是来源于实践,我感觉刚刚两校的发言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对自己学校中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表面是这个问题,其实实质是那个问题,为什么是那个问题呢?因为他们经过大量的观察与数据分析,能找到症结的所在,找到症结也就找到了方法,找方法的前提一定是对学生的了解和对学情的大量与深入的分析。找方法,方法到底有哪些?其实方法有很多很多,肯定是无定法的,需要根据我们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确定。比如说审题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对题目进行整体思维的习惯,当孩子们看到一个题目时,要把所有的信息都把握住,不能有遗漏。如何培养学生这样的一个习惯呢?老师在教学中会有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如读题,从前往后读,读几遍,默读还是出声读,都是可以规定的,最初是可以用这样的训练。又如,如何找到题目的重点与关键,在题目中是会存在多余条件的,有些又是最关键的条件,有的老师指导孩子画条横线,画个圆圈,或画个图表,这些都是具体的方法。再比如说,怎么能让孩子收集、体验大量的数学信息,现在注重数学的生活性,原来的数学题目就一句话或者三两句话,很简炼的就把意思表述出来了,而现在的数学题目会有十句,二十句的一段话,像阅读语文的短文一样,这样的题目需要孩子们
整体把握信息,把整体信息中的关键内容抽取出来,形成简洁的话。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整体把握信息,抽取信息的能力与习惯呢?还要做很多事情,需要很具体的方法,如画线段图的方法等。在审题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能帮助孩子们找到题目背后的东西,隐藏的东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如何去训练。再如,如何帮助孩子们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思维定势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前面的思维定势,一个是后面的思维定势对前面的影响。对于这些定势的影响,如何去克服的方法有很多很多,需要老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细心地去寻找,我不希望大家把这些方法固定,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法。

更多推荐

习惯,孩子,老师,小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