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进行测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能基本掌握,能够理解使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多进行测量的练习,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充分动手和动口的机会。
教学反思
本课中,厘米是一个常见的长度单位,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试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中应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认真感受1厘米的长度,和几厘米的长度,对厘米这一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在交流测量的结果时,一定要逐一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的方法进行测量。同时也可以利用反面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以加强对测量方法的准确认识。
本课初步认识线段,不要求总结线段的特点,目的是结合测量纸条、拉直毛线的事例,体会“线段”是一段可以测量的、直的线。进而丰富测量内容,并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好铺地。
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熟悉的事物,建立1米的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身体比一比,伸开双臂用米尺量一量,用手比划一下,找出身边熟悉的事物看一看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表,理解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难点是物体的长度超过1米时的描述方式。课堂活动中,要借助直尺上的10厘米和学生熟悉的物品,用手比一比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几十厘米都可以用几分米描述。再测量教室门宽和高的活动中,要利用测量结果,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简单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活动一,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接着让学生试着举出生活中有剩余的例子。活动二,首先让学生理解图中两个小朋友对话的意思,可以用图形代替画片,圈一圈,亲身体验“分给每个小朋友五张,还剩一张”的结果。然后师生共同写出算式,教师重点讲解商和余数的写法,并介绍余数的名称和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
更多推荐
学生,测量,长度,重点,建立,进行,教学
发布评论